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央行官员:判断产能是否过剩是一项困难的工作(5)

2017-06-16 15:32:58    中国金融杂志  参与评论()人

市场化方式去产能是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

在市场自我调整、修正错误的情况下,作出错误判断的企业受到损失,作出正确判断的企业得以发展。在产能过剩比较严重的情况下,产品质量好、成本低的企业竞争力强,能够生存下来;质量差、成本高、竞争力弱的企业由于亏损逐步退出市场。这样,以优胜劣汰的方式化解行业的过剩产能。

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产业布局优化的关键。一般而言,在供给小于需求的行业,企业没有动力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结果行业技术进步的动力不足,产业结构升级也缓慢。在市场产能过剩、价格下降时,企业需要通过与其他企业竞争的方式寻求生存。按照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理论,当行业景气循环到谷底时,一些企业退出市场,而另一些企业则通过“创新”以求生存。当行业内多余的竞争者被淘汰出局,或是一些成功的企业“创新”出现时,行业的生产效率提高、利润增加。当行业重新有利可图的时候,它又会吸引新的竞争者投入,回到之前的状态。在熊彼特看来,市场经济的创造性与毁灭性是同源的。在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过程”中,竞争不仅仅是价格竞争,还有新商品、新技术、新供应来源、新组合形式的竞争。

竞争是产业升级、行业技术进步的基础。市场的竞争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价格的竞争,一种是质量的竞争。政府应该更多地在制定和执行规则和标准上发挥作用,真正让市场竞争是良性质量竞争,这样才能真正以市场化、法治化的手段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结构性调整。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的最基本形式,是在产品标准确定后,企业在同质产品基础上的竞争。价格竞争的本质是成本的竞争,成本必须全面涵盖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类成本,如污染的成本,否则就会因成本外化而产生不公平的竞争。政府应该更多地在制定和执行环保、能耗和质量等规则和标准上发挥作用,才能避免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质量竞争是企业为了摆脱行业内产品同质化的束缚,通过技术、创新等实现产品质量的差异化来获取竞争力。竞争带来的优胜劣汰压力,会促使企业通过努力加快技术进步、产品创新和加强内部管理,提升产品质量,赢得市场竞争力。这样就可以促进实现优秀企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也可以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总体看,在我国目前发展比较好、产业升级快的众多行业中,如手机、电视机等行业,基本上都找不到政府严格限制准入、控制产量、管制价格、给予补贴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