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央行官员:判断产能是否过剩是一项困难的工作(2)

2017-06-16 15:32:58    中国金融杂志  参与评论()人

事实上,兰格的思想在当下的中国拥趸颇多。一种流行的看法是,政府部门对于行业供求动态状况的了解好于单个企业,在判断产能是否过剩方面胜过企业。这是潜伏在众多专家和学者大脑中的计划经济观念的衍生品。在企业相对独立的市场经济状况下,除非假定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比企业部门的工作人员更聪明,拥有的行业信息更多,否则仅能认为政府部门对未来的判断和一个企业的判断是相同的。然而,我国众多案例表明,在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政府部门对未来行业供求的判断能力可能要劣于行业中单个企业的判断能力,因为政府部门没有人才优势、信息优势,也缺乏物质激励和努力工作的激励。更为重要的是,政府部门对行业供需状况的判断劣于市场中多个企业判断后形成的行业供需状况的自然结果。因为市场过程是系统性的、相互协调的一系列计划修正,是分散的信息传递和知识交换而形成的最终结果,这恰恰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机理所在。

在判断行业产能过剩方面,我国有众多案例需要进一步探究。2003年是中国钢铁业的高速发展之年,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180.76%,整个行业高热不止,进入钢铁行业的企业越来越多。著名的铁本事件就发生在这一时期。2003年12月,国家出台了《关于制止钢铁行业盲目投资的若干意见》后,铁本项目被紧急叫停。但是,尽管国家三令五申,我国钢铁行业仍迎来了大发展,2016年粗钢、钢材产量分别为80836.57万吨、113801.24万吨,为2003年的3.64倍和4.72倍。类似的典型案例也出现在电力、汽车、光伏等十几个行业。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我国用电增长放缓,出现暂时性电力富余,部分地区出现“窝电”现象。相关政府部门对电力供需关系发生误判,并导致严重决策失误。从1999年至2002年的四年间,发电装机的增长率逐年下降,分别为7.7%、6.9%、6%和5.3%。伴随经济好转,2004年上半年全国有24个省级电网出现拉闸限电现象,2004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强电荒之年。此外,2006年出台的《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下称《通知》)预计,我国汽车市场需求不到600万辆,全行业产能却达到800万辆,产能过剩的苗头已经显现,并有可能进一步加剧。为此,《通知》提出了多项措施,寻求结构调整和产能调控。不过,根据中国汽协的统计数据,2016年我国汽车产量为2811.88万辆,销量为2802.82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