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央行缩表?我们通货紧缩的难日子要来了吗?(3)

2017-05-15 10:25:28    江瀚视野  参与评论()人

(1)央行用资产端工具调节基础货币,则将改变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比如,对银行开展MLF、再贷款等操作,则央行资产负债表左边“对银行债权”科目增加,右边“基础货币(银行对央行存款)”科目增加,央行扩表。

(2)央行用负债端工具调节基础货币,则不改变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比如,央行对银行发行央票,回笼基础货币,则央行资产负债表右边的央票发行、基础货币两个科目一增一减,资产负债表规模不变。央票到期时则两个科目一减一增,资产负债表规模仍然不变。

综上,央行调节超额存款准备金的方法很多,有些不改变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有些则会改变。所以,是否缩表,与货币政策松紧之间,没有必然关系。

1.2.被动调节基础货币

需要注意的是,央行除前述的主动操作工具外,并不能主动控制资产负债表上的所有科目。比较典型的两个被动工具,是政府存款和外汇占款。

政府存款,是受到政府财政支出和收入的影响,居民向政府缴纳税费或罚金时,会有相应的一笔基础货币转换为政府存款。政府存款与基础货币同处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右边,一增一减,不会改变资产负债表规模。这一因素虽然不受央行控制,但毕竟本国的财政收支情况还相对可测,不会出现太离谱的意外波动。

外汇占款则更难预测,它是根据外汇流入与流出的情况,而相应投放对应的基础货币。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外汇占款流失,导致央行资产负债表左边“外汇资产”与右边“基础货币”同时下降(流入则是两边同时增加),因此,外汇占款改变会使得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相应改变,也就呈现为被动的“扩表”或“缩表”,这就更不能与央行货币政策的松紧相挂钩。

最后,我们将央行上述货币政策工具对其资产负债表规模的影响归结如下:

综上,上述所有政策工具中,只有再贷款、MLF、SLF、PSL、逆回购等,是能够建立“缩表”(扩表)与“紧缩”(宽松)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其他工具,要么不影响资产负债表规模,要么就不是央行主动工具(比如外汇占款)。所以,最后我国央行货币政策是何取向,不能简单看缩表还是扩表,而要看这些所有政策的综合效果(比如最后是否提高了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等)。

然后,我们借用央行过去几次“缩表”的例子,来进一步理解。

2. 央行曾经的缩表

前面已经提到,理论上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既可以被动缩表,也可以主动缩表,而与货币政策松紧并无必然关系。下面考察一下实践中央行过去的缩表情况。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总规模,一是1-2月时会有季节性波动,二是以2015年为代表的缩表。

2.1.正常的季节性波动

我国居民的节假日持币行为,会导致央行资产负债表季节性波动。

春节是我国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过年期间民众持现需求激增,如采购年货、发红包、发年终奖等行为,需要从银行取出大量现金。这时,就体现为《货币银行学》教材上所谓的现金损漏,即对银行而言,资产负债表右边的存款大幅流失成现金(M0),左边则是银行为应付储户提款需求,而使得超额存款准备金下降,并导致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下降(可以简单理解为银行从央行那把超额存款准备金提取为现金,用来应对储户提现)。我们从M0的月度数据上很容易看出来这一季节性因素,春节尤为明显,十一长假也有点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