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央行缩表?我们通货紧缩的难日子要来了吗?(2)

2017-05-15 10:25:28    江瀚视野  参与评论()人

所谓央行“缩表”,是指央行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的行为。央行调节资产负债表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确定基础货币(原表科目为“储备货币”)这一科目的数额。基础货币主要由货币发行(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及少量银行库存现金)和存款准备金构成。后者又细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

其中,超额存款准备金最为重要,因为,其多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货币市场利率高低。一般来说,央行降低超额存款准备金时,货币市场利率上升,银行就会觉得流动性偏紧,相反则是偏松。所以,也可大致理解为,央行调节基础货币,根本上为了调节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用以将货币市场利率维持在合理水平。而货币市场利率构成银行的成本,进一步影响银行放款的利率,从而影响实体融资(当然,我国这一传导机制还不太好,央行还得亲自去调节存贷款利率)。

但是,因为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中影响基础货币的科目较多,其实,缩表(扩表)与货币紧缩(货币宽松)之间并无必然关系。央行的这些表内科目,大致又可划分为两类,央行能够主动运用的科目,和不能主动的科目。

央行主动调节超额存款准备金的方法主要有两类。一是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比如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则部分法定存款准备金“解冻”成为超额准备金,央行在货币政策报告中将这一方式称为“改变基础货币结构”,也就是改变基础货币总量中法定、超额两者的结构,而不改变基础货币总量,当然也不改变资产负债表规模;二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包括逆回购、再贷款、MLF、央票等方式,直接投放或回笼存款准备金。不管哪种方法,其最终目的,是将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和利率维持在合适的水平,以实现央行的调控目标。

很显然,上述第一种方法并不改变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后一种方法会不会改变,则取决于所运用的工具是在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资产端(左边)还是负债端(右边)。这其实是一个简单的会计问题(下表为2017年3月末的央行资产负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