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姜超:金融去杠杆的五种方式 会走向何方?(2)

2017-02-07 08:51:21    腾讯财经  参与评论()人

正文:

春节前一周以来,由于央行上调MLF、逆回购、SLF等利率,导致债市再度调整。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基调,在短期经济平稳的环境下,“防风险”和“去杠杆”将成为17年上半年货币政策的主要基调,而央行的多重措施也显示其去杠杆的决心。

但是,去杠杆究竟去的是什么杠杆?有哪些措施来去杠杆?后续又会对债市造成怎样的影响?去杠杆时期,利率怎么走?本次专题对此尝试进行分析。

1. 当前债市杠杆高不高?

1.1 债市总体杠杆小幅趋降

狭义债市杠杆指的是机构通过质押回购获取收益所加的杠杆率情况。通过测算发现,交易所市场的杠杆率一般在120%-130%之间,明显高于银行间杠杆,后者一般在105%-110%之间。

16年3季度开始,央行货币政策中性的同时,通过拉长久期的方式试图去杠杆,我们看到4季度银行间杠杆从108%下降至106%左右,而交易所杠杆从128%下降到125%左右,回购杠杆的确有所趋降,整体杠杆水平并不十分高。从季节性角度看,16年4季度债市整体的质押回购杠杆率也要比15年同期低1-2个百分点。

1.2 回购余额与成交量仍高

反应债市狭义杠杆的另一个指标是质押回购的日成交量和存量余额,其变动比整体杠杆率明显。

数据显示,从15年开始,由于回购利率波动下降,银行间质押回购的日成交量从不到1.5万亿上升到16年7月峰值接近3.3万亿。而在16年3季度由于央行去杠杆政策和债市调整,日成交量逐步回落至2-2.2万亿,对应待购回债券余额也从3季度的4万亿回落至3.5-3.6万亿左右(12月末季节性因素,回购余额再度回升至4万亿以上)。从这个角度看,债市去杠杆略有成效,但是待购回余额和回购交易量仍要高于15年水平。

1.3 机构间杠杆分化,非银高于银行

从整体债市的杠杆率看,似乎银行间市场机构并没有加很高的杠杆,但是从分机构来看,一般全国性大行的杠杆率普遍低于105%,城商行农商行也可能达到120%-130%;非银金融机构的杠杆率普遍要高于银行,券商的银行间杠杆率一直居高不下,而包含理财的广义基金一般杠杆率在110%左右。

16年4季度,在整体杠杆率趋降的同时,此前杠杆较高的城商行、农商行和券商的杠杆率也有所下降,广义基金和理财杠杆率则较为平稳。通过以上分析,狭义债市的杠杆率并不高,16年4季度在去杠杆政策下也有所成效,为何17年1月出现了MLF利率上调、同业存单或纳入负债的进一步政策?我们认为有几个原因:

1)15-16年包括地方债在内的大量债券供给扩大分母,稀释了杠杆率;2)整体杠杆不高,但部分中小银行和委外户杠杆不低,边际需要去杠杆、防风险;3)除了质押回购加杠杆,银行和非银机构的规模扩张对应了整个金融业的广义加杠杆,增加了整体风险,央行需要去的杠杆,还包括同业信用扩张。

2. 扩张的信用,高企的货币乘数

2.1 现象一:银行资产负债表扩张

我们在之前的专题里分析过,过去几年金融行业大发展,各类机构的资产规模都出现了明显扩张,首先是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明显增长。

数据显示,14年以来,我国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速持续在10%以上,15年更是显著扩张、增速达到17%,16年也维持在15%以上。但是因为外汇占款下降,货币当局的储备货币却反而减少,15年下半年到16年上半年,货币当局基础货币增速一度为负。

另一方面,从银行负债端看,由于存款向理财转移,存款占银行负债的比例从14年的75%下滑至16年的70%,银行通过发行债券、银行和非银同业等方式主动负债,支撑资产端的扩张。

关键词:会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