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消费 > 正文

工商总局亮出市场监管“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新思路(6)

2017-09-12 09:18:17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经济之声:目前中国的营商环境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实现公平竞争,如何获得司法保障?

芦云:“这个营商环境的维护不只是靠工商局一方面的努力或者政策的制定,包括立法的层面,包括司法、执法以及大家守法的意识上,其实它是需要多个方面去衔接的。首先,立法和政策制定,包括国家机关在进行的一些体制上的改革,其实这几年是非常得以体现的。在执法环节,工商和其他行政部门也在加强信息化、智能化的监管。原来我们提到工商也好、税务也好、食药也好,大家脑子里反映的是一个监管部门,主要是以管为主,但是现在我们提出了‘放管服’。我觉得这种机构性的变化,导致了现在营商环境的好转。经营者有企业信用制度,相关征信体系这几年都在逐步地建立。而且原来叫‘九龙治水’,现在统一归口,这就使得我们的管理、我们的政策落地能够更加见到实效。最后落到消费者身上,原来消费者遇到权益受到损害的时候,可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但是这些年我们发现消费者的守法意识提高了,维权意识也提高了,对于假冒伪劣产品零容忍,同时又用一种合法地、合理地手段去维权,以此去促进或者倒逼企业去进行守法的经营。我想,其实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个市场竞争的良性互动。”

  经济之声:有学者提到消费市场监管问题时提到,应该严刑峻法打击消费者市场假冒伪劣行为。各方连续多年都在说,要加大对假冒伪劣行为的处罚力度,大幅提高制假售假的违法成本,但是当前中国的法律对制假售假惩罚不够严厉、违法成本极低,要实现严惩不容易。对这个问题,你持怎样的看法?

芦云:“关于这个问题其实这几年从法律层面上已经有所突破了,我们常说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55条,食品安全法的148条,实际上都已经建立了这种惩罚性的赔偿机制。当然,这种机制的建立可能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出现的惩罚性赔偿从力度上还不能相够比拟,但是至少我们现在已经建立了这样的制度。在消费领域,原来我们总说消费者的维权成本高、维权难度大,以及违法经营者的违法经营成本低,是我们一直以来在消费领域一个突出的矛盾点,但是现在我们法律上有这样的惩处措施了,对于消费环节来讲,消费者对于自身权利的维护有法可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