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2、拥抱新经济
由于发行制度的限制,新经济公司的上市问题一直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遗憾,大量优秀的公司远走美股,形成远在他乡的中概股板块,随着新经济的蓬勃发展,市场矛盾越来越激烈,自然倒逼发行制度的改革,而发行制度一直是资本市场的重中之重。
早在2014年,港股市场就有过一场大讨论,最终争议多时的阿里巴巴(BABA.N)因合伙人制度、同股不同权等问题错过,远走美股,港股市场就留下了那个让人唏嘘的假如:如果阿里巴巴当时在香港上市,阿里+腾讯双剑合璧,现在恒指现在又是怎样的光景?
当年的遗憾,在2017年6月16日继续上演,当日,港交所非常低调发布《香港交易所就建议设立创新板及检讨创业板征求市场意见》,探讨接纳:尚未有盈利的公司;采用非传统管治架构的公司;及拟在香港作第二上市的中国公司在港交所上市。2018年4月24日,港交所宣布,决定大致落实《上市规则修订咨询文件》的建议,将于4月30日起接受上市申请。
港股自此掀开新时代的序幕,掀起了一波港股的IPO热潮,创造了众多制度性的第一。首只同股不同权上市公司小米集团-W(1810.HK),首只未盈利生物科技股歌礼制药-B(1672.HK),首只美股第二上市百济神州-B(6160.HK),首只“3+H”架构君实生物-B(1877.HK),纷纷在港上市。
对于二级市场投资者而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好的是在二级市场也可以投到更早期的企业,可以享受成长最为迅猛阶段带来的超额收益,坏的是早期投资天然的风险大不确定性高,这类股票既是天堂、也是地狱,是属于专业投资者的勇者游戏。
以此,要思考港股IPO的大趋势,就清醒的认清如今身处何处,如今的港股市场:
在交易制度上,既有国际认可的联系汇率下离岸市场带来的全球资金,又有通畅互联互通制度下的中国资金,给市场带来丰沛的流动性;
在发行制度上,既有市场化定价,H股、红筹等多种发行架构的优良传统,又有允许亏损上市、同股不同权、第二上市等创新制度,从而更好地拥抱新经济的到来。
对于绝大部分中国公司而言,港股IPO既靠近本土市场,品牌接受度强,同时靠近本国投资者,估值定价有效性更强,在发行架构的选择上也是全球最为灵活的机制,如果最终不仅能证明自己的价值,还能吸纳全球资金,这也就是港股IPO持续火热的根本性原因。
港股持续的制度改革必然带来港股IPO的大时代。
二、港股IPO的小趋势
2017年,香港IPO失守全球第一,落后于纽交所及上交所,仅为第三,伴随着港股发行制度的改革,2018年,港股IPO持续发力,最终发行数量、规模双双重回全球第一。在这个大时代下,港股IPO市场又出现了什么小趋势呢?
1、问鼎全球——制度红利
2018年,港股共有218家公司上市,其中主板有143家(包括10家由创业板转主板上市,3家介绍上市);创业板有75家公司上市。在主板上市的143家公司中,扣除13家没有集资公司,剩下的130家主板上市公司共集资2811.80亿港元,在创业板上市的75家公司,共集资50.62亿港元。
2018年,港股新股发行累计募资约2862.42亿港元,募资额遥遥领先排名第二名纽交所的510亿港元,荣登全球第一宝座。港股IPO数量和募资总额分别增长28.13%和126.94%,IPO数量创出最近十年新高,集资总额创近八年新高。
(原标题:同程艺龙仍港股IPO排队中 欲冲击年底挂牌) ■本报记者 刘斯会 10月11日,离6月21日同程艺龙正式向中国港交所提交招股说明书,已经过去了将近4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