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真金白银”的财政收入一直是外界观察地方经济运行的关键指标,被称为经济“晴雨表”。
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在2万亿元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背景下,叠加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复杂外部形势,多数省份财政收入并不乐观。
目前,28个省份公开了上半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从财政收入规模排名来看,与去年差别不大,广东、江苏、上海依然居前三位,部分收入规模相近省份排名略有变动;从收入增速来看,几乎所有省份都在下滑,其中北京、重庆、贵州、新疆、海南、甘肃、青海七地收入陷入负增长,这在近十年中较为罕见。
财政收入下滑,但刚性支出不减,使得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加大。为此,各地多渠道弥补减收,压缩不必要开支,依法依规做好预算调整,但核心是要确保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
广东收入第一 山西增速第一
财政收入规模折射出地方经济实力。上半年,广东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6855.93亿元,毫无悬念地居上述28省份之首。事实上,过去28年,广东的财政收入一直位居首位。
广东之后,江苏、上海、浙江收入均超4000亿元,位居二、三、四位,山东和北京收入超3000亿元。
上述六省份均在东部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规模约2.75万亿元,占地方收入总规模比重近半,成为支撑全国财政收入的关键地区。
此外,各省份经济增长速度、产业结构不同,跟去年全年相比,今年上半年部分省份财政收入规模排名略有变化:河北超河南、江西超辽宁、陕西超重庆、广西超贵州、海南超甘肃,不过差距并不大,在几十亿元至上百亿元规模之间。
各省份最近公开的数据显示,随着减税不断发力,5月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明显放缓,北京、重庆财政收入首次出现负增长。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目前至少有10个省份公开了前5个月财政收支数据,其中3地负增长
财政数据往往能折射出经济发展情况,因此备受关注。5月8日,财政部公布了4月份财政收支情况,总体来看受减税降费影响财政收入增速进一步下滑,但积极财政政策加码下,财政支出力度较大,支出增速远高于收入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