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近一年多来,我国经济开始出现下行趋势,中美贸易摩擦更是对整体经济造成了很大影响。
同时,中国股市的动荡,也让投资者的积极性受到重创,创业融资难度也上升到了新高度。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之下,创业者如何能够在大势不利的情形下成功融资?又应该在转型阶段如何更好地进行内部激励?
融资第一题:正视1和0的生存问题
融资的第一大误区就是,不少人觉得融资是在卖公司。一些创业者将公司视为自己的孩子,有着深厚的感情,一旦触及融资话题,就产生一种公司即将被卖掉,他即将失去对公司控制的心理感受。对于创业者来说,这样的思维方式需要调整,因为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最首要的命题是活下去,并活得越来越好。
在笔者看来,初创时期的企业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成功(可以认为是1),要么死亡(可以认为是0),这之间并不存在0.1、0.2、0.3等其他可能性。只有融资才能让企业活下去的时候,那么融资就是必然的选择。但在融资初始,创业者要对融资有一个明确的认知。
不要等到没钱再融资,未雨绸缪的道理要记牢。不要因为眼下一两年公司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就心安理得地认为等到资金快用完时,再融资也不迟。要知道,越是成功的企业家,就有越合理的风险控制。大家都知道房地产行业的杠杆很高,一般在5:1或者10:1,但是首富李嘉诚的杠杆却很低,低到2:1,这也是他成功积累财富的原因之一。企业一旦失败,所有一切都将归零,所以创业者一定要在任何时候都尽量合理管理风险。
不要算小账,别怕吃亏:有的人认为,融资将会稀释创始人的公司股份,或生怕估值低了,总担心吃亏。这时候要理清楚一件事:创业者最重要的目标是做成事。人们常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首先要确保公司能够站稳脚跟,不要怕吃亏,不要算小账。当然怕吃亏是人的天性,那对于创业者来说,就要在这一点上能够做到反人性,格局更高,才能给公司带来更加长远的利益。
算力说 5G概念,曾因华为在MWC上发布首款5G折叠手机而被全民科普。四个月后的今天,恰逢MWC在上海开幕。作为世界通信行业风向标的它,热点已经从前年的可穿戴设备、去年的智能硬件强势切换到今年的5G
扶持政策不能“大水漫灌”,而要“精准滴灌”,更应让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乘数效应 近年来,各地政府出台了不少扶持政策、奖励措施,助力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创新创业载体发展
【TechWeb】2月18日消息,根据阿里巴巴官方微博发布的消息,今天,“马云非洲青年创业基金”正式启动,将在10年间提供1000万美元资金,鼓励草根阶层、女性和年轻人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