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补充、相互强化(3)

2019-04-29 09:32:37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结合中国国情,率先开展宏观审慎政策实践

人民银行较早即开始了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相结合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并在制度建设和政策工具这两大层面取得了明显进展。在制度建设层面,人民银行进行了以下努力:一是在2003年成立金融稳定局,履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职责;二是在2013年牵头建立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负责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政策之间的协调;三是推动建立和完善金融业综合统计制度,更好地支持宏观调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四是针对跨行业、跨市场金融风险,牵头制定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推进监管标准统一,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五是在2015年正式出台存款保险制度,推动形成市场化的金融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

在政策工具方面,人民银行积极探索和创新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不少探索从全球看也具有创新性。一是在2011年即正式引入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其核心是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应与经济增长的合理需要及自身的资本水平等相匹配,也就是要求金融机构“有多大本钱就做多大生意”,不能盲目扩张和过度加杠杆。针对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的快速发展,2016年起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将更多金融活动和资产扩张行为纳入宏观审慎管理,从七大方面对金融机构的行为进行引导,实施逆周期调节。二是将跨境资本流动纳入宏观审慎管理范畴,着重对资本流动中的过度加杠杆和短期炒作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逆周期调节。三是继续加强房地产市场的宏观审慎管理,形成了以因城施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为主要内容的住房金融宏观审慎政策。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相互配合,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了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同时较好地防范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了金融稳定,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央行货币政策司原司长、中国侨联副主席,本文摘自李波所著《构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一书引言,标题为编者所加,该书获评2018“第一财经·摩根大通年度金融书籍”年度中文书籍奖)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