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独家专访 | 高盛:继续加码中国新经济,科创板是新起点(2)

2019-04-29 09:31:45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目前,在上交所实行市场定价试点条件基本满足,国内有足够多和不同种类的机构投资者可以参与询价过程,包括各类公募、私募基金、境外QFII等。但同时,考虑到对新兴行业的大部分科技型企业而言,很难从已上市公司中找到足够多类似的公司作为定价的基准,因此,证监会和上交所发布的办法中提及,科创板企业发行价格通过向网下投资者询价确定。

朱寒松对记者表示,在询价、定价和接洽海内外投资者方面,外资券商具备较多经验。

“我们会把在海外发行股票的经验结合应用到中国来。投行要重点发掘公司故事的亮点,在市场推荐方面,在初期就帮助企业锁定对行业比较了解的投资者,这些投资者不仅指国内的基金等,也包括国外的机构投资者,他们可以通过QFII参与科创板。”

朱寒松提及,外资投行的优势之一就是跨境业务,“将协助企业进行全球路演,接触、教育两边的投资者。目前科创板上市企业属于现阶段利润水平并不高、甚至不赚钱,但未来增长前景很大的公司。国际上有几套很成熟的估值方法,希望能够引进来与国内的机构投资者交流,并让国内外投资者形成一个比较一致的基本面估值。”

一般而言,海内外投资者对于同一家企业给出的估值很可能有较大差异,这与各自的认知不同、比较基准不同等有一定关系,例如白酒、白家电等在港股和欧美市场比较稀缺,因此早前外资对于相关A股公司给出的定价远高于内资。而对于科创板企业,海外拥有较为成熟的估值模型,“希望能够让国际、国内投资者形成良性的关系,这有助企业找到公平合理的估值。”朱寒松称。

中介机构扮演更大角色

早前,券商在准备股票IPO时,准备文件、跑批文等可能是主要任务,而未来在科创板的市场化定价机制下,中介机构则要承担更大的责任。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