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在购车过程中,确实会出现销售人员诱导消费者选择贷款业务的情况。一位曾经想要购车的媒体人士表示,去年他去某豪华品牌4S店看车,原价40.28万元的新车,4S店给出了两个方案,如果走金融贷款,优惠后的价格是29万元,但是如果全款价格则是32万元。
收费套路多
“选择贷款,车价更加优惠。”这是很多消费者的第一印象。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上述媒体人士告诉记者,以上面原价40.28万元的新车为例,虽然贷款裸车价为29万元,但加上保险、金融以及其余乱七八糟的一堆费用后,落地价格已经超过了42万元。
为何部分4S店对于贷款和全款两种购车方案,会给出不同的优惠条件,而贷款的优惠额度会更大? 据记者了解到的“金融服务费”的流向,一部分可能是作为销售人员的抽成和4S店的利润。在当下4S店新车销售普遍亏损的背景之下,售中和售后是经销商主要的利润来源。
一位经销商的销售人员曾对记者表示,当下大部分的车企都会推出“零利率”或者低利率的贴息贷款方案,而这部分“贴息”从哪里来?部分厂商会自己提供贴息,而有一部分可能由厂商和经销商按比例共同提供,而按照他的说法,“金融服务费”的部分事实上也只是补充了经销商“贴息”的支出。
类似于金融服务费这类在市场上并没有标准的收费并不少见,比如办理牌照的服务费,各家标准不一。不过,相对来说,后者在服务上“肉眼可见”,也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
当然,在购车过程中,类似于金融服务费这类“套路”收费远不止这一项,更多的还包括“出库费”、“PDI检测费”等,这些费用多在100元~300元不等。
另外,在购车过程中被消费者质疑的内容还有,比如购买新车,行业的潜规则是第一年的保险必须在4S店进行购买,而这同样也存在相应的不透明的情况。
上述种种收费情况,部分4S店会提前告知,当然也存在事中或者费用已经收取之后消费者才知晓的情况,而整个购车流程中的费用不透明,也成为消费者维权过程中最经常出现的情况。
春节期间“明码标价”式的涨价意味着消费者要多掏银子,不过有不少人表现出了理解和宽容 叫个车、寄份快递、出去吃顿饭……春节期间,很多人发现平日习以为常的各种消费,可能要加收一定的服务费
第一财经记者独家获悉,一份由北京和上海航空运输销售代理人协会联名起草的建议书近日递交民航局,希望修改民航局发(2016)6号文有关规定,改革现行代理手续费政策,放松价格与服务收费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