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在3000多个实体城市中,2013~2016年的夜光数据显示,有900多个收缩城市,差不多占了30%。我们用夜光数据来识别,夜光亮度少于10%或者以上,说明中国经济综合水平在下降,但这里也有问题,是夜光亮度少于10%以上,人口就少吗?不一定,这只是一个代理的变量,当然,我们也有研究证实夜光亮度和GDP、人口是90%以上耦合的关系。
夜光数据显示的中国收缩城市
中国收缩城市的类别和特点
繁荣的城市都是朝气蓬勃的场景,但人口流失的城市各有原因和特点,从类别上看,第一类收缩城市是资源枯竭型的,比如黑龙江的四大煤城,无一例外都属于收缩城市,人口在流失。
第二类是挨着大城市、本身没有那么发达的小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便利的增加,一部分的城市人口都流失去了大城市,这是一种城市收缩的原因。
还有一些工业转型的城市,也属于收缩城市的一类。
第四类是人为的收缩城市。从行政视角来识别时,城市分分合合有时也会造成土地或者数字上的收缩城市,这种在中国并不少见,我们认为这很有意思,因为空间在调整、边界在调整。另外,一些政策会加速城市收缩,比如去年很多城市发生人才争夺,这加速很多城市人口的流失。
和国际上所谓的“难兄难弟”相比,中国收缩城市有四个非常显著的特点:
1. 数量多。无论是行政城市还是实体城市范围来看,中国收缩城市的占比都达到了1/4~1/3,规模较大,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2. 程度小。虽然人口在流失,但流失的程度并没有那么多。西方有的收缩城市确实少了很多人,像底特律一下子少了60%的人,但我们只是星星点点少了5%、3%,最多可能在十年中少了8%。
3. 空间扩张的悖论。虽然每一个城市人口在变少,但它的土地开发、城镇建设用地范围无一例外都在增长。
4. 有经济增长的态势。在这点上,我认为一个解释是收缩对于城市经济的影响有滞后效应:人口先是变少了,再过两年经济下滑,再过三年,物质空间开始出现衰败、萧条的场景。而最近,一部分行政城市的GDP已经出现了下滑,包括伊春、齐齐哈尔等,这可能可以初步证明收缩城市的滞后效应。
收缩城市的国际比较
中国收缩城市和国际上别的国家比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中国是比较严重还是比较普通?为此,我们一共识别了全球16000多个实体城市,也就是自然城市,我没有管纽约行政边界是什么,伦敦行政边界是什么,我只利用规模以上的建设用地,比如超过五平方公里,以同样标准来定义城市。
2000~2012年的数据显示,全球有20%的城市属于收缩城市。从分布图可以看出哪些国家收缩比较多。收缩城市越多,在分布图上看这个国家越大;有的国家很小,但收缩城市很大,所以在地图上故意把它放大。这时候我们发现,在2000~2012年收缩城市数量最多的是美国,第二是德国,然后是法国、英国,中国排第五,中国平均收缩比例是9%,美国达到28%。
2000~2012年全球收缩城市
为什么数据只到2012年?因为2013年换卫星了,之前是夜光1000米的精度,之后是500米的精度。2013~2016年这个阶段又是什么样子?结果很吃惊,这个阶段,中国的收缩城市数量就排第一了,之后是美国、德国、英国、巴西、日本、南非。对于这个结果,我们也多次验证了,结果收缩比例还是这样,是不是我们发现了已有的、常识的数据统计上没有反映出来的一些秘密?对此,我们正在研究中,不过,中国关于收缩城市的研究太晚,也太弱,需要更多学者的加入。
收缩城市如何做规划
对于收缩城市,我们要怎么办?
首先要客观制定收缩城市的规划。前面提到的180多个收缩城市,我们找到其中63个城市的总体规划,这63个城市无一例外都在规划人口上升,2018年我们又把一些收缩城市的总体规划看了一遍,基本没什么变化,也就是规划为了增长而增长。城市规划是什么?是未来的安排。“为了增长而规划”,非常好地概括了中国最近20年的一个规划范式。
收缩城市如何来做规划?总体上来说,有反应的政策,有适应的政策:反应就是说要战斗,各城市规划上的反应也是有所不同的。比如莱比锡引入宝马、保时捷建厂,世界杯在里面搞了分赛场等;适应的政策,就是基于城市的现状做改进,让城市各部分健康地正常运行。
去年冬天,我曾去美国扬斯顿、底特律、芝加哥等锈带城市进行考察,很多地方服务都跟不上,很多窗户都已经破了,很多墙皮都已经脱落了,垃圾没人收,往往情况是这样,人少了50%以上,房屋至少空了50%以上。
4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发布《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下称《重点任务》),其中明确,要推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并首次提出收缩型中小城市这一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