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20年筹资数千万欧元,科学家讲述发现黑洞背后的故事(2)

2019-04-11 09:33:16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尽管图像清晰可见,但是至今科学家仍然无法解释黑洞周围的那圈光环到底是黑洞本身的高速自转所导致的,还是黑洞周围物体的旋转所导致的。而且更加发人深省的问题是,如果物体跌入黑洞后到底会发生什么?

Falcke教授在20年前在做研究时就发现,在黑洞周围可能会产生某种射电波,从地球上的望远镜可以发现这种强波,而且他还回忆起1973年读到过的一篇文章称,这种强引力能够让黑洞看起来比实际大2.5倍。

为了证明自己的判断,Falcke教授花了整整20年时间,终于向欧洲研究理事会(European Research Council)申请到了经费来资助这一项目,后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和东亚资助机构也加入其中,总资助金额超过4650万欧元(约合5250万美元)。

“这是一个漫长的旅程,但最终我亲眼看到了,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是不是真的。”Falcke教授说道。正如米克-贾格尔的名言——你不可能永远得到你想要的,但如果你试一下,说不定正好找到你所需要的。

但是单个望远镜显然无法完成这一壮举,Falcke教授随后找到了哈佛大学及史密松宁学会天体物理中心的Sheperd S. Doeleman教授来主导全球联网观测。

他们动用了全球8个台站的毫米波望远镜组成干涉阵列,打造了一个超级巨无霸“相机”——虚拟的视界面望远镜(EHT)。这些望远镜被分布在世界最偏僻的角落,包括夏威夷的火山、亚利桑那州的高峰、智利的荒漠以及冰天雪地的南极。

200多名来自全球的科学家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将他们的望远镜对准了这个叫做M87的星系,观测期间大约持续了10天左右。但随之而来的,是更加漫长的数据处理阶段,一等就是两年。

由于各个望远镜观察到的数据量加起来足有3600TB,换算成电影大小要几百年才能看完,因此这些数据无法通过网络传送,就只能被存储在移动硬盘里运往美国波士顿和德国波恩的数据处理中心,并由麻省理工学院和马普所等机构开发出全新的算法,加速数据分析。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