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世界上没有其他城市或者区域,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这样好的成绩。”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亚太区域主任德钦次仁这样表示。
1998年至2017年这20年间,北京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分阶段持续实施有力的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措施,使得全市的污染物排放强度逐年下降,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2017年,北京市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较1998年分别下降了93%、38%和55%;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5%,圆满完成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下称《大气十条》)规定的目标任务。
2018年,北京又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PM2.5年平均浓度为51微克/立方米,较2017年同比下降12.1%;重污染天数15天,比2017年减少9天。
3月初第四届全球环境大会前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肯尼亚内罗毕发布《北京二十年大气污染治理历程与展望》报告。德钦次仁表示,北京作为发展中国家里一座极具代表性的大城市,在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全面有效的空气质量管理体系
2013年10月末,北京一周内发了四次霾黄色预警,京津冀27条高速公路封闭。当年,13省市雾霾天创同期极值,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1961年以来最多。
也是在这一年,《大气十条》发布,确定了十条措施,包括减少污染物排放;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增耗能;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强化节能环保指标约束;推行激励与约束并举的节能减排新机制;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的信贷支持等。
北京市高质量发展进入播种季,也到了收获季。 2018年,北京市GDP超过3万亿、增长6.6%,人均GDP达2.13万美元、居全国第一;全员劳动生产率24万元/人左右、居全国首位
年过五旬的时连山没有想到,仅仅一年时间,他这位需要帮扶的低收入户就成功“脱低”了。 时连山是北京市延庆区刘斌堡乡下虎叫村村民,该村一直是北京的低收入村
4月12日,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上海站采访中,上海市松江区委常委、副区长、G60联系会议办公室主任高奕奕透露,国家发改委编制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已经把G60科创走廊纳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