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千里归途 | 传承与发展:舌尖上的“香”愁(2)

2019-03-21 09:33:20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熊湘和家祖祖辈辈都以做甜酒为生。12岁那年,母亲便教他学做甜酒:“母亲告诉我,学会了这门手艺,今后的生活衣食无忧。”他一直记着这句话,此后半个多世纪的营生,印证了母亲的预言。他日复一日操持着这门古老的手艺,做的甜酒光是卖给镇上的居民,就已供不应求,远近邻里公认他酿的甜酒馥郁浓醇,纯正香甜。

无论环境兴衰波动,甜酒生意却从未受到太大影响,光景一年比一年好。早年,熊湘和把照壁巷里一座老宅买了下来,专门用来制作甜酒,或是现场教学。他为人豁达,毫无保留地将技艺传授给徒儿。跟着他当学徒十多年的熊金义,后来成了誉湘公司里的技术骨干,又把这门技艺传授给厂里的工人们。

冬日午后,斜风细雨,熊爹带着一行人穿过长乐老街来到老宅,老宅藏在巷子深处,门外的一块青砖上,刻着“大清道光”的字样,诉说着老屋的前世今生。袁先斌摩挲着半个多世纪前的木制酿酒器具,满满的敬畏之情。上一代留下来的木甑、木筛,熊湘和又用它们做了半辈子的甜酒。近千年的传统技艺都凝结在这些年岁久远的老木器之中,美食成为情感与记忆的延续。

千里归途 | 传承与发展:舌尖上的“香”愁

熊湘和熟练地生起了火,淘米上甑,蒸煮糯米。“七分米,三分水,水干饭就熟。”他一边演示,口中念念有词。甜酒酿造流程非常繁复,十道工序件件马虎不得。淘米、浸米、上甑、解淘、拌曲、装坛、入窖……整个流程讲究时间和温度,也靠着娴熟的手法和恰当的火候。柴火蒸煮约半个小时,散热时米饭要保持在10至15摄氏度,发酵时间两天左右,最佳温度是25至28摄氏度。

如今在汨罗、平江一带,甜酒酿造不仅有像熊爹这样的老字号的手工作坊,更有现代化企业,传承古法的同时又融入新技术,袁先斌的誉湘公司便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家。实现标准化量产后,每天能够稳定生产三吨左右的甜酒。

随着技术和设备更新,湿度、时间等需要量化的流程更容易控制,地下酒窖能够保持最佳的发酵温度,扩大产能的同时,关键的制作工序依旧完全由手工完成,按照老祖宗传下来的工艺,诚信酿造每一坛甜酒。袁先斌笃信,唯有最传统的手艺,最虔诚的心,才能够酿出正宗的家乡味道:“水要干净,心要清静,做出来的甜酒才会好喝。”

甜酒历经千年不衰,除了传承古法酿造的手艺,也有赖于水土滋养。优质水、沿江种植的上等桂花糯和本地曲花籽制成的酒曲,少了这三样天赐的原料,无论如何也酿造不出馥郁浓香的地道滋味。谈到这里,袁先斌很是得意:“就像离了茅台镇做不出茅台酒,离开我们这个地方,就做不出正宗的甜酒。”

鱼米与稻香

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处的平江山峦起伏,村民自建的土坯房隐没在茂林之中。它是汨罗江的发源地,雨水丰沛,四季分明,盛产糯米、红薯、线红椒等农作物。

“长乐与平江,共饮一江水,同乘一条船。”袁先斌说。不比长乐自古为湘东北通衢,商贾云集,往来通畅,平江的山区丘陵地形限制了地方发展,人均耕地面积稀少,常年交通闭塞,是全国出了名的贫困县。

早年,山里的乡民去县城里办事,天还没亮的时候出门,到家就已经天黑,山里多崎岖小路,走到深处才能看见一两座土房子,人迹罕至。当地年轻人因打工出走,老人留守山区耕作,由于运输不便,农户们种植的农作物都难以外销,收入极不稳定。“没有高速,没有铁路,有东西也运不出去。”

近几年,地方政府部门打响脱贫攻坚战,拓宽路面,建立通信基站,建设运输和信息等基础设施,发动企业参与精准扶贫,鼓励当地农户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去年,平江县达到脱贫摘帽标准,80个村退出贫困村行列,35711人顺利脱贫。

作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袁先斌凭着一股韧劲走出了创业前期的艰难,“困难只是暂时的”,他坚信选用优质原料生产的产品,会得到消费者的青睐。2013年之后,甜酒、调味品等的销路逐渐打开,誉湘发展成为当地食品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同时,它也深度参与了扶贫帮困事业。

千里归途 | 传承与发展:舌尖上的“香”愁

2018年5月,平江成为碧桂园集团帮扶的全国14县之一。碧桂园号召湖南区域全员参与扶贫队伍,扶贫工作常驻当地,帮助当地创业人士拓展市场、革新技术、建立品牌等。袁先斌是碧桂园重点扶持的青年企业家之一。

誉湘与碧桂园的产业扶贫理念不谋而合,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模式,通过产业带动扶贫。他们将种子和有机肥料提供给农户,收获之后以高于市场价20%左右的价格收购农作物,给农户吃了一颗定心丸:“农民最担心农作物没有人要,辛辛苦苦白忙活。如果给他们保障,价格还高于市场价,他就有信心。只要他们愿意种,我们就去收购。”

对于那些特别贫困的家庭,政府引导企业一对一帮扶,给到誉湘的扶贫指标是五户,袁先斌又自己联系帮扶了另外几家。其中一家人,姐姐杨细兰几十年来靠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坚持照顾着患有小儿麻痹、没有劳动力的弟弟,每到秋收却总是为销路发愁,日子十分艰苦。除了经济帮扶外,袁先斌每年将他们种植的红薯、黄豆、糯谷全部收购,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袁先斌觉得,农户与企业之间是互相帮衬:“平江高山上种植的作物质量上乘,绿色天然,本身品质就很好,消费者认可产品的品质,才会有越来越多的订单。”

红薯可以做成粉丝,黄豆可以打磨成豆腐脑和豆腐乳,辣椒可以制成口味丰富的调味品,糯米稻则酿成甜酒,公司生产的三四十种产品的原材料来源都有了保障,供给稳定。

回归与新生

2018年6月,誉湘开始和碧桂园旗下的碧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碧乡通过自身渠道和资源拓展市场,为誉湘的香炒王辣酱系列、甜酒、红薯粉等产品打开销路。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前一天,碧桂园与誉湘签下一笔29万元的调味品订单。袁先斌透露,与碧桂园合作至今,已经对接了二十多个大单。

碧桂园看中了誉湘产品的绿色天然品质,帮助提升包装设计和品牌管理,根据市场风向和消费者喜好定制,再通过遍布全国各地的凤凰优选门店和电商平台等,销售给碧桂园业主。

袁先斌说:“碧桂园的平台能够增加我们的渠道,让企业扩大产能,农户的作物再不愁销路。”调味料和甜酒在碧桂园平台上供不应求,袁先斌今年要进一步扩大甜酒、调味品以及红薯三条生产线,更新设备,拓展基地,并解决更多农民就业问题。

目前,誉湘和碧桂园正在探索创新传统风味。

甜酒生产线上,从陶瓷坛装甜酒,再到塑料瓶灌装甜酒,最新开发的易拉罐甜酒能够恒温储存,轻松便携。誉湘正着手研发可以冲泡速食的甜酒,让食用更方便。公司最受欢迎的产品辣椒酱系列,按照人们口味的不同需求,添加牛肉、豆豉等辅料,并推出了爆辣、中辣、微辣等多元口味。

平江县大洞村罗导生、杜妹英一家种植的线红椒,是平江辣椒调味系列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大洞村村支书童雄伟说:“湖南人都喜欢吃辣,可太辣的也不能吃,不辣的吃了没味,线红椒就很适合。”

千里归途 | 传承与发展:舌尖上的“香”愁

在当地政府、誉湘和碧桂园帮扶下,罗导生老两口走出了黑暗的日子。家中长子因交通事故入狱,顶梁柱一下子没了,三个小娃娃还在上学,生活一度非常贫困艰难。政府为一家人安排了县城的安置房,解决了小孩上学不便的问题,企业收购老两口种植的农作物和养殖的猪仔,不需要再到县城去售卖。如今子女找到了新工作,孙辈读书也有了着落。罗导生告诉记者,今年种了几亩田,一亩多红薯、辣椒,又养殖些猪和鸡:“人均万把块钱收入,不用孩子操心,生活过得很愉快。”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