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报告聚焦城市群一体化:长三角比珠三角差在哪?(2)

2019-03-19 09:30:44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助理俞建拖介绍,各城市群一体化水平的位次大体保持稳定。不过也有一些城市群的位次在过去10年中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具有重要的经济地理含义。

两个城市群间的超越值得注意:一是武汉对海西的超越并保持持续领先,二是中原城市群对辽中南的超越。这两次超越都发生在中部地区对沿海地区,反映了考察期间中部地区城市群的强势崛起。

总体上看,区域经济集聚对一体化指数提升贡献最大,交通连接性的提高次之。对各年份一体化指数的变化进行分解分析后发现,从总体看,经济集聚的贡献占55.75%,区域连接性的贡献占41.29%,经济均等化1.50%,政策协同1.46%。

不同地区一体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也存在差别。在辽中南、珠三角和中原和城市群,连接性贡献超过50%,是最重要的一体化推动因素,其中辽中南该因素的贡献率超过了65%。在山东半岛、长株潭、成渝、关中、哈长、武汉城市群,经济集聚的贡献超过60%,其中山东半岛该因素的贡献更是超过了70%。在长三角和京津冀,政策协同对一体化的贡献比其他地区更突出,分别达9.8%和5.9%。此外还值得注意的是,辽中南、珠三角政策协同的贡献为负。

报告对京津冀、珠三角和长三角三大城市群一体化进行了探讨。京津冀一体化严重受制于区域内经济发展差距,以及由公共财政支出差距所反映出的制度协同困难。如果不包括张承秦邯邢,京津翼一体化指数得分显著提高,超过山东居第三位。报告认为,未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需要看两个关键变量,一是雄安新区能否发挥区域均衡发展的支点作用,二是京津冀与环渤海区域的山东半岛、辽中南城市群的协同。

报告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可期。如果将港澳纳入区域一体化测量,一体化指数有显著上升,这反映出该区域的协同发展大势所趋。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去年被上升为国家战略。报告分析认为,长三角地区一体化的基础好,经济总规模大,人口众多,国土空间充裕,区域均衡发展较好。但与珠三角相比一体化速度还是偏慢,区域连接性相对不足,区域间制度协同难度较大。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区域连结性,提升经济集聚水平。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