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易纲表示,1月份的数据增长比较快,有季节性因素,需要和2月份数据合在一起来看;其次,光是1、2月份合在一起也不行,今年2月和阴历正月重合比较多,数据还要反映在3月上,要更全面地把1、2、3月综合来看。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同时表示,人民银行作为票据融资市场监管的部门之一,下一步,要加强票据融资利率和资本市场利率之间的联动和传导,对于可能存在的套利和资金空转保持警惕,及时采取措施;此外,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内部管理,完善业务考核,发挥票据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防止有关行为的扭曲和风险的累积。
委托、信托贷款负增长不影响趋势改善
数据显示,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7030亿元,同比少增4847亿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长10.1%,增速保持在两位数以上。
“当月社融增量虽同比有所下降,但因春节效应,有必要将前两个月作为整体进行分析。”温彬表示,1-2月社融增量累计为5.31万亿元,同比多增1.05万亿元。从结构上看,表内信贷投放较强和债券等直接融资回暖是社融保持平稳的重要支撑;表外融资萎缩趋势明显放缓且出现分化,前两个月委托、信托、未贴现承兑合计减少217亿元。
央行数据显示,2019年前两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5.3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05万亿元。其中,委托贷款减少1208亿元,同比少减251亿元;信托贷款增加308亿元,同比少增763亿元;2月当月,委托贷款减少508亿元,同比少减242亿元;信托贷款减少37亿元,同比多减711亿元。
“2月委托贷款负增长508亿,信托贷款负增长37亿,但如果综合1、2两个月的变化来看,委托贷款、信托贷款两者仍是向积极方向改善,两者的融资功能正逐渐从表外融资监管加强以来的持续负增长‘漩涡’中解脱出来。”连平分析。
连平表示,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新规实施已经有段时间,不合规的部分已经逐渐到期消化清理。更重要的是,一段时间以来委托、信托贷款的萎缩其实给实体企业融资可得性带来的冲击早已显露无遗;二是助力实体经济企稳,改善企业融资可得性,表外融资功能恢复适度增长必不可少。监管层一段时间以来,明显存在由金融去杠杆时期“紧货币、紧信用”向“宽货币、增信用”调整的动向。虽未到达“宽”的局面,但较去杠杆时期已经改善不少。
3月9日,江苏连云港市一家菜市场,市民在选购蔬菜、水果。当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5%,环比上涨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