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杠杆是过去两年多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逻辑主线。在前期全球经济向好的大背景下,我国通过对杠杆率的主动约束,有效遏制了各部门债务的过快攀升。但随着近期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去杠杆似已发生结构性变化,不同部门差异明显。谁在去杠杆,谁又在加杠杆?整体杠杆率究竟何去何从?这些直接关乎未来货币的企稳及经济的走势。
一、谁在去杠杆?
在坚持结构性去杠杆的基本思路下,国企加杠杆仍受到严格限制。国企债务总量占非金融企业的60%以上,基本主导了企业杠杆率的变化方向。根据2018年9月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的指导意见》,从2017年底至2020年底,国企资产负债率应下降两个百分点。根据财政部的最新数据,目前才下降0.8个点左右。在此情境下,国企资产负债约束仍将掣肘其杠杆增速的抬升。民企方面,当前信用风险依然较高,尽管已出台不少纾困措施,但规模与效果仍有待观察,民企加杠杆仍面临较多困难。
图1:资产负债约束掣肘国企加杠杆

数据来源:WIND
注:1. 杠杆率按照BIS的口径进行测算,下同。2. 2015年国企资产负债率的跳升或与当时部分隐性债务划归国企有关。
二、谁在加杠杆?
随着逆周期调节政策的加码,政府杠杆率增速将继续回升。政府杠杆率与逆周期调节政策密切相关。按照历史规律,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时,政府杠杆率增速通常显著增加。展望2019年,内外需放缓的叠加共振将促使政府杠杆率增速上升。
图2:内外需放缓将促使政府杠杆率增速抬升

数据来源:WIND,IMF
随着银行间市场利率下行向房贷端的传导,居民杠杆率增速或将小幅回升。居民举债大多用于房地产购置(按照BIS数据测算,2017年居民房贷和公积金贷款共占居民债务的66.17%),其杠杆率增速对房贷利率十分敏感。随着房贷利率筑顶下行,居民杠杆率增速也有望逐步抬升。但基于房价及民生方面的政策约束,今年居民杠杆率的上升幅度或将有限。
图3:房贷利率筑顶下行,居民杠杆率增速将小幅回升

数据来自:W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