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季节性因素致信贷增速回落,但结构仍在持续改善(2)

2019-03-11 09:17:46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温彬认为,M1增速略有回升,M1和M2剪刀差收窄,反映企业现金流有所改善,融资难问题正在得到边际缓解,但仍需进一步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尽快由宽货币转为结构性宽信用。

票据融资规模回落

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23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票据融资增长5160亿元,贡献较大,引发市场关注。但从2月数据来看,票据融资规模出现回落,为防止市场对于2月时点性的数据出现误读,央行特别将1-2月的数据整合在公告中发布。

具体来看,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8858亿元,同比多增465亿元;前两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4.11万亿元,同比多增3748亿元。

温彬表示,从结构上看,前两个月票据累计新增6855亿元,同比多增7283亿元,远高于过去3年同期均值,票据已成为新增贷款中的重要力量。此外,一方面居民短期消费贷占比比去年同期下降7个百分点;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9195亿元,占比22.34%,比去年同期下降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新增3.41万亿元,占比82.95%,比去年同期提升15.4个百分点,反映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持续增强。

连平认为,2月信贷增量环比回落在意料之中,然而8858亿的当月信贷增量低于市场预期,信贷增速由此前的13.5%降至12.7%,回落接近1个百分点。这就不仅仅是春节假期季节性因素所致,可能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基数效应。

“2019年前两月,居民新增贷款9192亿,企业及机关团体新增贷款3.41万亿,其中票据融资有6855亿。可以看到信贷投向结构较2018年已有明显改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仍有提升空间。”连平称。

由于1月票据融资规模显著增加,引发了市场关于票据套利的讨论。对此,易纲也在10日的记者会上给出了回应,“我们把整个结构性存款有多少、票据贴现有多少、票据贴现的利率和结构性存款利率的利差有多大,结合全国的数字都进行了分析。”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