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50年计划获30个诺奖,日本“高等教育神话”给我们什么启示(4)

2019-03-07 17:26:40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日本大学由于一贯的以学历和培养企业员工为目的的训练,在社会化、筛选与看护三个方面都做的较好,但恰恰缺乏了最基本的“教育”功能,他的理由是,日本的整个教育体系的确培养出来大批顺从、自尊、礼貌的民众以及遵从企业纪律的勤奋员工,日本社会整体犯罪率较低的秩序也得益于这种教育体系的规训。但是,在关涉教育所塑造的品质,如素养、数理分析、批判性质疑与创造性等方面却实在乏善可陈。而这种缺乏教育实质内容的大学乃至整个高等教育体系,就如同失去魂魄的躯壳,与其称之为大学,还不如称这种完全处于功能紊乱状态的机构为“游乐场”“成人幼儿园”“娱乐场所”“度假村”“就业前的放松”“迪士尼乐园”和“米老鼠的大学”等。甚至,麦克维称这种场所的教育(schooling)为一种“仿真”教育,它无关教育本身,而就是一种象征或一种符号,当然这种象征与符号并非完全无意义。

中国惊醒

麦克维对日本教育的批评对中国教育也有警示意义。

麦克维认为,造成日本大学的仿真现象的原因与大学前的教育密切相关,比如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校园生活的核心环节就是考试,以考试为中心的知识是碎片化的,为应对考试剧烈的竞争、大量的补课和机械学习,学生不仅经受了极端枯燥、痛苦、烦躁和折磨等体验,对学习有强烈的排斥感。比如大学前教育非常严苛,大学生活却松散,比如过度关心知识教育,缺乏心理教育等。

麦克维对日本教育的评价虽然在很多人看来过于严苛,但反映出来的,却是一个社会对教育的复杂心态。在今天的中国,似乎正在走日本教育的老路,一方面对国内的应试教育大声讨伐,另一方面却找不到合理的解决之法。从中小学减负到高考改革,兜兜转转,各种政策修修补补,直到今天,仍是“按下葫芦浮起瓢”。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