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如前所述,推广宅基地交易会使建房开支与农民工工资双双大幅度上升。建房开支大幅度上升,则“家属留乡村”的开支大大增加,城乡生活开支差距缩小;农民工工资的大幅度上升,原来留在乡村的劳动力带着所照看的老幼病残一起进城,经济上就不再得不偿失。建房开支与农民工工资“双增”的结果,是一部分农民工家庭有意愿也有经济能力城镇化。
之所以强调“一部分农民工家庭”,理由是:首先,农民工内部存在相当大的收入差距。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农民工人均月收入3275元,其中农民工最高20%收入组的月均工资已经达到8823元。工资的大幅度上升会使原来收入相对高、但仍进不起城的一部分农民工家庭具备进城落户的经济能力。
其次,不同年龄的孩子需要照看的程度和花费不一样。3岁以下的孩子只能由家人整天看着;3~6岁的孩子可以送非义务教育的幼儿园,但开支不小;6岁以上孩子上的是属于义务教育的中小学,经济负担较轻,看护者可以有较多时间工作挣钱,因而家有学龄孩子的乡村劳动力更有可能或举家一起进城,或在家乡县城买房或租房、让照看孩子的劳动力边工作边照看孩子。
建房开支与农民工工资“双增”有利于农民工城镇化,但对其他阶层有不利影响。如前所述,免费分配宅基地降低了乡村建房成本、进而(与农民工供过于求一起)压低了农民工工资。低工资一方面增加了用工企业的利润,另一方面为消费者提供了廉价的产品与服务。这意味着企业与消费者分享了乡村免费宅基地带来的利益。
反之,推广宅基地交易和农民工工资上涨的后果,也会分摊给企业和消费者,特别是产能过剩、产品无法涨价行业的企业,以及所在行业因不景气而减员、生活开支因还房贷而很难下降的一部分城镇居民。如何在推广宅基地交易、缩小城乡差距的同时,兼顾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是需要及早考虑的问题。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记者23日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了解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日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推送2019年第一批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信息。据了解,这些用人单位在用工过程中均存在严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