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经过监管政策一年的持续发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和民企融资纾困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从1月金融数据来看,小微企业贷款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量增、价降、面扩”的发展态势。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近来,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不断下行,贷款办理效率也在不断提高,贷款增量扩面,融资成本明显降低。
北京金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记者介绍,作为中国农业银行2018年11月的新增客户,首次授信流动金贷款人民币500万元,利率执行基准下浮10%,为3.92%。
市场风险偏好下降,银行内部存在“不愿贷、不敢贷、不会贷”的问题,是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之一。
2018年以来,央行采取一系列措施着力提高银行体系资金供给,并采取结构性货币信贷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包括:在资本方面加快推进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在流动性方面,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量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通过创设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提供长期低成本资金;在结构性引导方面,三次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限额、降低支小再贷款利率、扩大MLF、再贷款等合格担保品范围;同时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等。
对于下一步央行将如何进一步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今年1月,央行行长易纲表示,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关键是要建立对银行的激励机制,主动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而不是用下指标、派任务的行政办法。
第一财经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消除信贷人员“不敢贷、不愿贷”的“惧贷”心理,目前,多家银行已出台小额信贷业务尽职免责实施细则,为基层行及业务人员撑起“保护伞”。
小微企业“融资难”改善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