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多家银行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 监管一个月披露数十张罚单

2019-01-08 09:40:33    证券日报  参与评论()人

本报记者 张 歆

“IC、IP、IQ卡,通通告诉你密码”——影视剧作中的调侃在部分商业银行的运作中,变成了“消费、经营各种贷,通通变成按揭贷”。

近年来,商业银行和房企可谓是财经圈最默契的“CP组合”:对于银行来说,涉房贷款毫无疑问是信贷业务的重中之重,部分银行的涉房贷款合计占比已经超过30%;对于房企业务拓展来说,开发贷、按揭贷更是“一个都不能少”。

然而,监管罚单显示,这对“最佳CP”有时也可能联手造假,手法更是套路满满。《证券日报》记者梳理银监系统罚单注意到,去年12月份一个月,就有逾2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因发放“首付贷”、违规按揭贷、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土地市场等原因而吃到罚单。

“涉房违规”是监管重点

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来说,2018年毫无疑问依旧是强监管年。其中,涉房违规依旧是监管严查的重点。

事实上,紧紧围绕“房住不炒”的定位,目前的房地产调控已经实行了两年多的时间。去年,房地产调控也没有停步,各地出台调控政策累计400多次,各地因城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地方调控主体责任也逐步落实。

在房地产调控的种种措施中,信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个贷环节,由于监管部门对于按揭贷款的杠杆率已经有了明确的上限标准,因此,部分贷款人和中介机构将主意打到首付上,由此催生出“首付贷”的概念。近年来,屡有商业银行的消费贷、经营贷等各种信贷变形为首付贷的消息爆出,监管也是毫不手软的打击。对于消费贷被挪用的痼疾,银行似乎也有一肚子委屈——消费贷款进入借款人指定账号银行可以监控,但是对于钱出来后再去了哪里,银行大多只能凭借发票等辅助材料做确认,借款人那么多,一一核实并不容易。然而,此前曾有罚单对银行“打脸”——某农商行为一名员工办理消费贷款和住房贷款,未能发现消费贷款资金被用于支付购房首付款。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