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带量采购”落地感冒:有药品断供三个月,也有患者拒低价药(4)

2019-02-01 09:18:06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三成患者拒绝低价药

部分药物的使用权从临床医生方面剥离,这会使部分医生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此外,患者的个人选择也让医院方无奈。

某些患者并不关心平时所用药物已经被替代了。“我的糖尿病类药一直是由丈夫代开的,近期才发现之前一直服用的进口格列美脲片已经从去年9月份开始换成了国产的。”家住上海虹口区的68岁退休职工张阿姨对第一财经记者说,她现在服用新药,倒是没感觉有什么差别。

而更多的患者,对药物则有自己的要求。来自静安区今年54岁的徐阿姨有多年的糖尿病史,原先服用的一直是进口的格列美脲片;当得知今后可以6.8元的低价使用到同类型的国产药时,她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疗效才是第一位的,价格低的我不放心,还是会优先使用进口药。”

王坤伟则告诉记者,有将近1/3的患者会主动要求使用进口药物。

“比如格列美脲片已经在2018年9月份换成了某药厂生产的降价药,之前用的是赛诺菲的亚莫利(商品名,通用名仍为格列美脲片),价格是从60元降到了8.73元。”王坤伟说,“但有患者一直用的是进口药,要给他换国产的药他一下子并不愿意接受。”

在化学药品中,尽管仿制药和原研药(专利过期药)含有相同的活性成分,但主要成分和辅助成分含量的不同,也会导致药效不同。其中,固然有患者和医生对国产药还存有偏见,但根本原因还是仿制药质量的内外差异。

黄东平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国外对于药品药效的规定是需要达到95%以上,而国内规定的药效是80%~95%;如果药物再经过长期储存的损耗,其药效会进一步降低甚至到60%左右,最终到达患者端时的药效究竟还有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