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上市公司商誉减值岂能一减了之(2)

2019-01-31 09:32:23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那么,这种高溢价并购现在已经消失了吗?实际上,不少A股公司并没有吸取教训,出于种种原因仍然在重复这一愚蠢的高风险游戏。去年,瀚叶股份38亿元买不到1000个公众号曾经轰动一时。这家公司发布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拟作价38亿元收购量子云100%股权。这笔买卖划算吗?普通投资者都能一眼看出猫腻,而瀚叶股份不到40岁的董事长却认为不贵,估值具备合理性,还自以为捡了一个大便宜。

那么,如何治理盲目跨界并购?方法之一是对商誉采取摊销模式,改变目前的商誉计提模式。商誉摊销,就是随着企业合并利益的消耗将外购商誉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零这一商誉的后续会计处理方法。这个办法对治理上市公司盲目并购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一旦对商誉采取摊销模式,并购带来的业绩增厚的不确定性将加大,一定程度对上市公司的高溢价并购重组积极性形成抑制,尤其是轻资产并购。

目前,上市公司一旦并购失败,就一次性大额商誉减值,进行财务洗澡。而一旦财务洗澡成功后,几十亿亏损一下子就没了,不影响后面几年的业绩,公司自然也不存在退市、业绩续亏等风险,因此对商誉不在乎,大不了一次性计提就行了。

治理盲目跨界并购和商誉减值的第二个方法,是加重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处罚,不能让掏空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一走了之。

实际上,高溢价并购经常与违规关联交易、利益输送等结合在一起,往往成为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一种手段。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是A股市场一大痼疾,屡禁不止,近年来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些大股东将上市公司当成圈钱的工具,当成免费提款机。被掏空的上市公司成为A股市场的僵尸和空壳,背负巨额债务。

要从根本上治理商誉减值,还需要监管层严把并购关,对前几年盛行的那些忽悠式重组、高溢价收购、盲目跨界并购一概拒之门外。

昨日之恶因,终得今日之恶果。A股前几年盛行的高溢价收购,大部分不仅未能增厚业绩,反而将公司推入了万丈深渊。真是溢价并购一时爽,商誉减值猛如虎。但愿上市公司能记住教训,不要再继续上演漫天要价的高溢价并购了。像几十亿买一堆公众号的闹剧,不要再重复上演了。

(作者系资深市场观察人士)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