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2A、2A+才能“入池”的中国,标普评级能适应吗?(3)

2019-01-29 17:48:17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尽管外资机构多年来对中国信用债直呼“看不懂”,因而也“不敢买”,但记者采访的多家外资机构反馈,去年以来的一系列新规的确有利于在中长期鼓励外资入场配置更多信用债。例如,去年9月,人民银行和证监会联合发布公告,要求逐步统一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的评级业务资质,统一评级标准。

“这些进展无疑都利好外资机构。外资机构一直希望能够有统一的评级方法,也始终在探索如何将中国的信用评级和海外评级、投资机构的内部评级相匹配。此前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评级标准不一致,这就造成了外资机构与投资人之间沟通的障碍。目前统一评级标准、外资评级机构也有望入华,这对于外资未来增持中国信用债是利好的。”瑞银资管债券基金经理楼超此前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他也提及,“此前,外资机构更多购买的信用债为国企债,以及部分房地产债,因为地产行业较为透明,业绩相对优良,经历了几轮周期的考验,而且在海外发债较多,因而为外资所熟悉,但对于其他‘看不懂’的信用债,大部分外资机构考虑到机会成本太高而基本只看不碰。”

除了上述问题,外资鲜少配置中国境内信用债,这也与中国内地信用债市场流动性较差、海外中资美元债收益率较高有关。

“外资评级机构进来后,可能对中国整个债市制度安排的国际化产生‘蝴蝶效应’,带动债市的基础设施和制度安排与境外投资者的需求接轨,提升境外投资者对境内信用债发行人的了解程度。中资和外资并不一定是竞争或替代关系,而是互补。”俞春江称。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