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1月28日,标普全球评级正式获准在中国境内债券市场成立并运营信用评级机构。第一财经记者记者获悉,标普全球评级在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的备案手续已经完成,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NAFMII)正式接受其开展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业务的注册申请。
这标志着首家国际评级机构全资子公司获准在中国债券市场开展评级业务。根据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注册通知书,标普信评将获准对金融机构及企业发债人和债项,以及结构融资债券和境外发行人发行的人民币计价债券(熊猫债)进行评级。
消息公布后,多年前“狼来了”的评论几乎绝迹,业内更多的疑问是“在中国,至少2A、2A+评级的债券才能入池,标普等外资评级机构将如何开展业务?”
事实上,这种观点缺乏前瞻性。首先,在中国债市国际化的进程中,外资评级机构未来将发挥重要作用;其次,中资、外资评级机构并非竞争或替代关系,更可能是一种互补。尤其是,“对于有志吸引境外资金的发行人来说,使用外资评级机构、按照境外投资者的需求开展适应性的信息披露,并加强针对外资的路演和各种形式的沟通交流,是微观层面上提升债券对境外投资人吸引力的根本性举措。”东方金诚评级副总监俞春江此前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外资评级正式入华
标普全球评级在中国境内的实体——标普信用评级(中国)有限公司将以“标普信评”这一品牌在中国运营。现任标普全球评级大中华区总裁金纪湘就任首席执行官。2018年,国际三大评级公司中的标普和穆迪获得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会员资格,并于更早前申请了在华独资有限公司,并等候牌照批复。
“我们很荣幸在中国成立第一家国际投资者全资拥有的信用评级机构,服务于中国债券市场,”标普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道格拉斯·彼得森(Douglas L. Peterson)对记者表示,“标普在满足中国发行人和投资者对透明、全球可理解和可靠的信用评级、数据和研究方面独具优势。中国境内债券市场目前已是全球第三大债券市场,获准在该市场开展评级业务是对我们提供不可或缺的信用分析与洞察能力的肯定。”
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8月28日宣布,将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华融,2799.HK)的主体信用评级从 “A-”下调至“BBB+”,确认其短期评级“A-2”,长期评级的展望为稳定
“广州证券未来定位为在特定区域经营特定业务的子公司”,1月21日晚间中信证券(600030.SH)发布《关于上海证券交易所问询函回复的公告》当中,作出了如此描述,也承认了未来潜在的劳工纠纷可能性
中信证券(600030.SH)向越秀金控(000987.SH)并购广州证券披露的重组方案,披露不到一周之后,就遭到上海证券交易所(下称“上证所”)的问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