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谈改革之策:如何构建“三有”经济体制(2)

2019-01-22 09:40:19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微观主体有活力——夯实新时代改革的微观基础

要夯实新时代改革的微观基础,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就是完善公司治理。未来一段时期,应加强顶层设计,打破部门分割,加快制定出台统一的中国模式的《公司治理原则》。

在我国国有资本“分层所有”的情况下,加上“治理半径”的存在,要求在管理架构上明晰产权、厘清责任,建立激励相容的“委托-代理”架构,通过“公司治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双层安排”加强党的领导并强化股东权益保护。

完善内外部制衡机制,一方面,厘清“三会一层”的边界和责任,强化激励约束,加强内部制衡;另一方面,理顺政府部门、监管机构与企业之间的管理边界,积极发挥利益相关方的制衡作用。界定信息披露范围,强化信息披露质量。

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谈改革之策:如何构建“三有”经济体制

宏观调控有度之一——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长期以来,中国货币政策一直承受着不可承受之重,在稳增长、防风险、调结构和促改革的缝隙中运行。目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存在着如何处理好宏观调控和改革力度的关系问题。

过度刺激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不但不能解决深层次矛盾,还会导致结构性矛盾的固化。以过度刺激维持所谓的经济高增长,有百害而无一利,后果是“僵尸企业”僵而不死,落后产能难以退出。

针对近期短期宏观调控政策用力过猛,而改革措施的落实和执行力度不到位等问题,国家提出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正是认识到货币政策有其边界,不能包打天下,不能代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需要与其他政策配合,尤其需要以新时代改革为基础。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