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李奇霖亦称,未来短时间内银行理财的主流产品仍然是混合类和债券类,但是长时间来看可能是债券类和货币市场工具类,并在其中配置少量非标或股权类资产做高收益。
他还提及,未来私募产品的收益将比较可观,可以预见未来市场上高收益的产品是与私行部门合作的封闭式私募产品,专门提供给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
净值型产品仍在探索期
受资管新规影响,2018年银行理财规模略有波动,但总体运行平稳。公开信息显示,6月末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为21万亿元,7月末为21.97万亿元,8月末为22.32万亿元。另据第一财经记者获悉,9月末,银行非保本理财规模为21.77万亿元,10月末为22.43万亿元。
目前,大部分银行均已经启动了常态化的净值型产品发行。与以往相比,这些产品在收益率展示上,已由原来的预期收益率转变成产品净值;在产品估值上,虽然绝大多数采用摊余成本法,但部分已采用市价法;在产品形态上,定开式产品的占比在逐步提升。
但由于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还处于市场探索期,尤其是涉及到银行理财所投基础资产估值方法的差异,导致各银行对净值型产品的披露方式不一。有的银行信息披露完备,每日会公布产品累计净值;有银行不公布累计净值,只公布产品单位净值;还有银行对净值信息均不公布,只公布产品每日年化收益率。此外,不同银行不同产品的信息公布频率不一致,有每日定期公布,也有隔周定期公布,还有不定期公布。
上述宁波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除了招商银行等一些转型较快的银行之外,大部分银行的净值型产品占比大概在10%~30%左右。普益标准数据监测显示,2018年1月至12月,商业银行共发行4481款净值型理财产品,相比2017年全年发行的1183款,同比增长率高达278.78%。
■本报记者 苏向杲 普益标准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11月份,银行理财产品11月份的平均收益率为4.37%(剔除结构性产品、净值型产品及外币产品),较10月份下滑9BP;信托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约为8.90%
本报记者 周尚伃 随着年内最大电商促销盛典“双十一”的到来,各大企业都会“蹭”点流量,券商也不例外。 相对于此前国庆双节活动的萧条,本次“双十一”券商可谓下足血本,与年中的“818”理财节不分伯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