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音集协与KTV删歌纠纷背后:音乐作品集体管理如何走出垄断困境(2)

2019-01-11 17:21:43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一、音集协的垄断“罗生门”

2018年10月,音集协发布公告,要求所有KTV删除并不再向消费者提供6000多部音乐电视作品。 此公告一出,立刻引发了公众的质疑。其中,多家已经签约并交了版权费的KTV认为,协议尚未到期,音集协无权单方宣布合同作废,因此准备联合起诉音集协,要求其按照合同约定承担法律责任。对此,音集协在11月回应称,之所以通知KTV场所删除6000余首涉嫌侵权作品,是因为依照法律规定,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只能管理已经获得授权管理的作品,而不能超越权利人的授权管理作品。

据悉,此次事件的根源在于这6000多首歌的版权商英皇等三家公司已于2017年5月正式退出音集协,退会的主要原因是“版权费用分配不够公开、透明”。而这已经不是音集协第一次让KTV将侵权歌曲以删除的方式和解了事了。

音集协与KTV删歌纠纷背后:音乐作品集体管理如何走出垄断困境

这场源自多方利益纠葛的“删歌事件罗生门”,实则是我国音乐作品集体管理制度矛盾的总爆发,而这些矛盾的根源还在于音乐作品集体管理组织的垄断地位。

二、音乐作品集体管理组织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提到音乐作品集体管理组织,大多数人熟悉的是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即“音著协”,其与音集协的主要区别是:音著协针对的是词曲创作人,而音集协针对的是音像制品。即一个是对作品的授权管理,一个是对作品载体的授权管理。 通常使用者若想获得一首音乐作品完整的使用许可,会同时涉及这两项授权。以下为了行文方便,将二者统称为“音乐作品集体管理组织”。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