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2018年是历年违约之最,上市企业成新特征。”中信建投证券在研报《三季度债券违约有何新特征》中这样写道。
以2014年“11超日债”违约为起点,国内债券市场违约历史已近5年,5年时间里,国内外经济形势整体平稳,但违约案例却愈演愈烈。
回首2018年,根据Wind资讯数据,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共计308只债券(包括金融债、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资产支持证券、定向工具及其他)发生违约事件,其中,2018年违约债券119只,如果按发行规模统计,债券违约规模达到1166.51亿元。
事实上,无论是数量抑或金额,2018年债券违约都达到了此前四年(2014年~2017年)的总和,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激进的扩张策略叠加金融去杠杆成为企业违约最普遍的原因,而2019年仍有大量债券到期,信用债市场隐忧犹存。
但与债券违约同步发生的,还有不良资产的投资机遇。市场对于“困境债券”如火如荼的处置,包括筹资资金、诉讼或仲裁、债务重组、破产重整、破产清算、担保人代偿等,都是国内债券违约后的主要处置方式,并由此催生了一波“特殊机会”投资热潮。
“债市违约是违约重整市场里最大的机会,出现负面信息的资产容易出现错误定价,在市场出现定价错误时准确买入,就是特殊机会投资基金的投资逻辑。这波违约潮将为中国新兴的‘特殊机会’基金带来一轮空前的机遇。”德富资产执行合伙人吴舸说。
上市公司渐成违约主力之一
光大证券分析师张旭认为,2018年债券集中违约,一方面是金融严监管叠加政府债务严监管对企业的经营和融资造成了一定影响,前期政策宽松条件下那些大量融资、负债扩张较为激进的部分公司,在严监管的背景下已无法复制过去的扩张模式。同时,债务到期时外部环境的变化使得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受市场风险偏好下降、规避情绪加重的影响,民企特别是中小民企抵御风险能力较差,因此在集中违约周期中最为“受伤”。
苏宁易购1月8日晚间发布2018年业绩修正预告,预计修正后的2018年业绩为盈利127.88亿元-132.0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3.56%-2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