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因城施策、分类指导
今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多项数据增幅放缓,楼市“拐点论”再度流行业界。历经两年多的本轮房地产调控,是否到了适时调整的阶段?
据新华社21日报道,山东省菏泽市住建局近日发文中取消“所购买的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取得产权证书至少满2年后方可上市交易,非本地居民购房限制转让时间不少于3年”的规定,被部分媒体解读为“楼市循环开始前兆”“地产迎春天”“房地产松绑信号”。
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冯俊表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是各地出台房地产调控各项措施的根本遵循。
“在这个关键期,出台政策措施如果细节不清、表述不严谨、解读不及时,就容易给市场释放错误信号,影响市场预期。因此,各地因城施策,因地制宜调整和完善政策,必须建立在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冯俊说。
住建部24日称,坚持因城施策、分类指导,夯实城市主体责任,加强市场监测和评价考核,切实把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责任落到实处。
张大伟认为,分类指导也带来了更多的监管,未来房地产调控可能将以地方主导、部委指导为主,未来不排除有部分城市政策调整,但地方主体责任要求房地产市场平稳的大原则不变。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近日对第一财经表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政策底线不会变,但可能会调整部分城市限购限售,放松首套房的首付比、认贷条件和利率等具体政策。
住房供应要多渠道
为了缓解住房困难群体居住问题,住建部要求多渠道供应住房,具体包括公租房、共有产权房以及集体土地建租赁房等措施。
承担住房保障与房地产市场监督管理双重职责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最近有点忙。 8月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辽宁沈阳召开部分城市房地产工作座谈会,对参会各城市未来房地产调控工作提出了进一步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