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最早“走出去”的央企:中交集团建设中国桥、中国路、中国港(2)

2018-12-24 09:32:37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从“走出去”到“走进去”、“走上去”

历经40多年的发展积淀,中交集团由劳务输出起家的初级阶段,发展到目前以境外投资经营为标志的全产业链输出阶段,并正在由国际化的中级阶段向中高级阶段,即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迈进。

在组织架构上,集团总部将向资本投资型、战略管控型、产业培育、产融结合转变,集中突出产业集团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国际化经营整合,中交集团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对业务的全面梳理,形成基建、设计、疏浚、装备制造、海外和投资等六大板块,明确了各自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大大提升了开发和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的能力,以组合优势、整体优势参与全球价值链竞争,实现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产业结构高端化。

在经营模式上,中交集团积极发挥全产业链优势,把具有三元结构特征的PIC(港产城)和PLC(港口物流城)当作两只眼睛,与“中交曲线”共同构成全新商业模式,即直接连通基建、流通、城市与园区的“笑脸模式”,达到了将要素统筹起来进行集聚式滚动发展的目的。

通过这个模式,集团实现从单一产品到产业链,从价值链到价值网络体系的商业模式的升级,加速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实现要素资源属地化,再到“走上去”,进入当地主流市场、中高端市场的进程。

自主创新实现国际化经营目标

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在于企业的创新能力。

中交集团坚持自主创新,通过研发经费的持续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焕发先进技术的实际应用效能,成为全球领先的工程建设企业。

“十二五”以来,中交集团先后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奖16项、国家发明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超过800项,获国家专利超过6000项。

以中交集团建设并提供全部港口机械设备的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码头为例,该码头是全球综合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码头,在亚洲港口中首次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自动导引车自动换电系统。

该码头的建设使得中国港口行业在运营模式和技术应用上实现了里程碑式的跨越,为上海港进一步巩固港口集装箱货物吞吐能力世界第一地位、加速跻身世界航运中心前列提供了全新动力。

2017年上海港完成的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023万TEU(标准箱),相当于汉堡(900)、洛杉矶(934)、安特卫普(1045)、鹿特丹(1360)四大国际港口的总和,创下全球港口集装箱运输史上最高纪录,连续八年位居世界第一。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