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最早“走出去”的央企:中交集团建设中国桥、中国路、中国港

2018-12-24 09:32:37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这个企业承建了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70%以上的工程,建造了全球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全球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设计建设的高速公路约5万公里,占全球存量的七分之一;承建世界10大港口中的7个,制定了70%以上的水运行业国家标准……

中国桥、中国路、中国港,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下称“中交集团”)为新时代中国建设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制造强国、科技强国和质量强国提供了有力支撑。

服务“一带一路”

中交集团是国内最早“走出去”的中央企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截至目前,中交集团已累计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修建公路13000多公里、桥梁180余座、深水泊位121个、机场17个,提供集装箱桥吊760余台,规划运作园区23个。

“我们在‘一带一路’沿线积极打造连心桥、致富路、发展港、幸福城,与所在国政府、人民、企业共同发展、共享价值。”中交集团董事长刘起涛说。

截至2017年底,中交集团在“一带一路”沿线共建215项民生工程,其中完工105项,在建107项,投产3项。这些项目提高了当地民众的出行效率,筑牢了周边贸易往来基础,带动了投资、就业、置业,盘活了当地产业发展,提升了公共服务质量。

例如,塞尔维亚泽蒙-博尔察大桥有效缓解了贝尔格莱德市区交通压力,将泽蒙和博尔察两个地区的跨区交通通行时间由1小时缩减为10分钟;牙买加南北高速公路打通了连接牙买加南北海岸的“大动脉”,促进了工农商业的增长和城乡经济协同发展;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从过去荒无人烟的小渔村发展成为拥有巨大经济潜力的深水港,大幅增强了斯里兰卡的国际竞争力;在建的科伦坡港口城项目将为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打造一个全新的中央商务区,为当地经济、民生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从“走出去”到“走进去”、“走上去”

历经40多年的发展积淀,中交集团由劳务输出起家的初级阶段,发展到目前以境外投资经营为标志的全产业链输出阶段,并正在由国际化的中级阶段向中高级阶段,即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迈进。

在组织架构上,集团总部将向资本投资型、战略管控型、产业培育、产融结合转变,集中突出产业集团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国际化经营整合,中交集团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对业务的全面梳理,形成基建、设计、疏浚、装备制造、海外和投资等六大板块,明确了各自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大大提升了开发和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的能力,以组合优势、整体优势参与全球价值链竞争,实现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产业结构高端化。

在经营模式上,中交集团积极发挥全产业链优势,把具有三元结构特征的PIC(港产城)和PLC(港口物流城)当作两只眼睛,与“中交曲线”共同构成全新商业模式,即直接连通基建、流通、城市与园区的“笑脸模式”,达到了将要素统筹起来进行集聚式滚动发展的目的。

通过这个模式,集团实现从单一产品到产业链,从价值链到价值网络体系的商业模式的升级,加速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实现要素资源属地化,再到“走上去”,进入当地主流市场、中高端市场的进程。

自主创新实现国际化经营目标

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在于企业的创新能力。

中交集团坚持自主创新,通过研发经费的持续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焕发先进技术的实际应用效能,成为全球领先的工程建设企业。

“十二五”以来,中交集团先后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奖16项、国家发明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超过800项,获国家专利超过6000项。

以中交集团建设并提供全部港口机械设备的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码头为例,该码头是全球综合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码头,在亚洲港口中首次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自动导引车自动换电系统。

该码头的建设使得中国港口行业在运营模式和技术应用上实现了里程碑式的跨越,为上海港进一步巩固港口集装箱货物吞吐能力世界第一地位、加速跻身世界航运中心前列提供了全新动力。

2017年上海港完成的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023万TEU(标准箱),相当于汉堡(900)、洛杉矶(934)、安特卫普(1045)、鹿特丹(1360)四大国际港口的总和,创下全球港口集装箱运输史上最高纪录,连续八年位居世界第一。

责编:黄宾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