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改革先锋潘建伟:量子信息研究的创新者(3)

2018-12-18 18:17:17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量子梦

按照潘建伟的设想,未来10~20年,将通过多颗量子卫星和包括“京沪干线”在内的地面光纤网,构建一个天地一体的全球化量子通信网络,这张网也将成为信息安全免受外界攻击的最强保障。

据潘建伟团队的科研人员向第一财经记者介绍,量子通信的传输途径包括可信的中继站以及卫星和地面之间的星地量子通信。即将建成的“京沪干线”就是为了保证量子密钥的传输安全。而星地量子通信则是依靠量子卫星。据潘建伟介绍,他的团队已经通过实验验证了微弱量子态在穿越大气层后是有可能保持的,而且每秒可传输1万个量子密钥。但1万个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未来还将发射多颗量子卫星,形成“星群”。

量子技术泰斗级人物、日内瓦大学量子科学家Gisin教授对第一财经记者评价:“这对一个国家在电信、核能、航空、金融、国防等关键战略性领域的影响是重大的。”

第一财经记者获悉,中国科学院已确定计划,将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基础上,继续研制3至5颗低轨量子通信卫星,以实现量子密钥分发的实用化,同时还将着手开展中高轨量子通信卫星的研制。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墨子号”卫星的首席科学家,潘建伟表示中国将保持开放心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他介绍道,去年以来,中科大与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等组成的科研团队,与奥地利科学院安东-塞林格研究组合作,利用“墨子号”在中国和奥地利之间实现了长达7600公里的洲际量子密钥分发,并利用共享密钥实现加密数据传输和视频通信。塞林格也是潘建伟在维也纳大学的博士导师。

今年下半年,我国科研团队还将与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合作,物理学家伽利略曾在该校执教。此外,与日本、加拿大的合作也提上议程。

中国正在筹建的国家实验室涉及合肥、上海和北京等地,仅合肥量子信息实验室占地就将达554亩,如此规模在全球都比较罕见。

这也是继墨子号量子卫星、量子通信“京沪干线”之后,中国在量子科学领域的又一次大手笔投入。此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内部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目前该项目已经获得安徽省和上海市政府各10亿元左右的配套启动资金,而国家长期投入将达到千亿元人民币。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