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沪伦通“通车”倒计时,中国金融市场全球化再提速(4)

2018-12-05 08:59:11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2014年,上交所和香港交易所建立沪港通交易机制,这是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第一次与境外资本市场实现交易连通。4年以来,沪港通的交易、登记结算、换汇和公司行为等各项业务处理正常,业务和技术系统运行平稳。

2016年年底,深港通也正式启动。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12月2日,深港通开通近两年来,累计成交额接近4.11万亿元。

第一财经记者此前获悉,2017年6月,A股闯关MSCI成功,沪/深港通这一“互联互通”机制的平稳运作无疑是大功臣。2016年年初,MSCI推出基于“互联互通机制”纳入A股的新方案,新方案消除了外资机构对于在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安排下存在的对A股赎回限制的担忧。新方案建议,只纳入可以通过沪/深股通买卖的大盘股,剔除了两地联合上市公司中对应H股已是MSCI中国指数成份股的A股,以及停牌超过50天的股票。

此外,记者也获悉,早年外资机构对于A股的了解并不充分,甚至存在诸多偏见。因此,上交所国际发展部还成立了境外机构投资者服务团队,加强外资机构对内地市场的了解,打消它们的顾虑。

近期,G20峰会共识的利好叠加股指期货松绑,A股风险情绪好转,外资进一步流入A股。截至12月3日收盘,北上资金大幅净流入逾126亿元。

多位机构人士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股指期货的松绑有助于满足外资对于投资A股的风险管理需求。机构也预计,MSCI将纳入因子提升至20%可能带来700亿美元净流入,此外将中盘股纳入预计将额外带来140亿美元净流入。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债市国际化的进程也在今年大幅提速。瑞银亚太区固定收益主管布里斯科(HaydenBriscoe)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截至2018年10月末,以人民币计算,彭博巴克莱中国综合指数回报率超过7.11%。明年,中国债券纳入该指数后在全球债市中的占比约6%,预计带动约2500亿美元流入中国债市。如果未来不断引入外资评级机构并将中国信用债也纳入相关国际指数,那么上述占比可能将翻倍。

中国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最新数据显示,境外机构11月净减持了在该机构托管的183亿元债券,不过这主要是因为市场波动,以及此前大型机构配置盘基数较高。从2017年3月起,外资机构连续20个月呈现净增持态势。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