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另外一方面,则是韩系企业在产能布局所发挥的优势。LG化学从多年前便建立亚、美、欧重点市场的全覆盖,LG全球四个工厂当中南京的布局规模最大,三星SDI除最早设立在韩国本土的工厂,更是仅在中国和匈牙利设有动力电池工厂。韩系企业通过与中国企业的合资办厂,据估算在中国市场的成本可以降低15%~20%左右,中韩两国同类产品间的成本差距正在进一步缩小。
狼来了?
近日,在青岛举行的中国(青岛)锂电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上,韩系企业的新动态,成为了多家与会动力电池研究企业与学者关注的焦点。
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认为,在中国动力电池的蓝海背后,危机已经初步显现,尤其是外资巨头对于市场的关注,成为中国电池市场所面临的挑战之一。欣旺达(300207.SZ)集团副总裁兼动力电池板块总裁梁锐也谈到,日韩企业卷土重来,将对于中国本土企业造成重大挑战。
不同于行业龙头企业,本土低端产能面临的压力更大。安信证券相关报告显示,中国TOP 10以外的动力电池企业,仅拥有约13%的市场份额,但占有55%的行业总产能,产能利用率低于10%,相较于韩系动力电池行业的近80%的产能利用率相差甚远。一位动力电池行业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有些低端产能的企业已经着手减产,甚至进入了破产边缘;全产业链的深度洗牌开启,行业的出局者只会越来越多。”
安信证券公司分析师邓永康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预计纯电动乘用车要替代燃油车,电芯能量密度应当达到300Wh/kg以上,而现阶段三星在推出能量密度在270~280Wh/kg的第四代电池后,已相当接近能量密度可到300Wh/kg的第五代产品。韩系动力电池无论是品牌溢价能力、配套服务能力,还是核心技术,比大多数本土企业强。
原标题:引导动力电池回收进入市场运营 近日,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在北京启动运行。这是我国实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溯源管理的关键一步,对于推进电池回收利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