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大多数银行今年三季度的小微企业融资,不论是新增贷款规模,还是提供服务的户数都有快速增长。截至2018年9月末,广东省内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17万亿元,与2012年翻了一番。整个广东省(除深圳)辖区内法人银行分支机构已经完成了年初总行制定信贷计划的168%。阶段性达成“两增两控”目标要求。
想要更多的征信渠道
尽管小微企业融资配套设施近年来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存有一定的完善空间。在督导组的调研中,商业银行提到最多的就是信息不对称问题。
“一个小企业几套账,精准画像很难,信贷风险成本高。”邮储银行广州分行一名负责人表示,中小企业的特点,大不大、小不小,鱼龙混杂,控好他们的风险真不容易。现在主要靠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但是还有一些企业,比如已经在民间贷款上出现了问题,上下游出现了问题,但没有在征信系统中体现。
“我们需要更多非财务信息,不仅需要政府采集水费、电费、纳税情况,其他方面一些有关诚信的信息同样重要,如果能够建立一个更全面的个人企业信息平台,我们对企业的判断将更全面。”另一位国有大行人士称。
广东银保监局筹备组人士也提出,“目前征信信息还较为单一,政府职能部门信息孤立,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性较高。”
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何晓军表示,他曾经在东莞地区调研,当地40%的中小微企业没有清晰的财务报表,商业银行没办法进入这个领域。另外,小微企业在贷款过程中没有抵押物,受到信贷流程规范限制,银行也进不去。这折射出,商业银行没有建设出针对中小微企业的风控体系。
何晓军表示,政府要着力在信息不对称、在中小微企业的信用贷款方面下功夫,这是政府可为的。
“2005年的时候,我向当地银行申请贷款,最后只给批了5万块,包括我的厂房、住宅甚至连我岳父家做鞋跟的那几台机器都要担保进去,现如今,我很容易就可以从银行获得循环贷,随借随还
“税务支出不再仅仅是支出,以纳税信用应用为核心,一个广阔而巨大的市场正在崛起。税务数据已成为一些银行放贷决策核心数据,通过系统直连的方式,从税务部门传到银行的数据平台进行应用,最终服务于中小微企业
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第三代供应链金融模式正在成为银行新的发力点。 在广发银行,今年推出“E秒供应链融资”可以实现秒级出账;在中信银行,不久前上线的云链供应链金融,从供应商提出申请到完成放款,仅需两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