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第三代供应链金融模式正在成为银行新的发力点。
在广发银行,今年推出“E秒供应链融资”可以实现秒级出账;在中信银行,不久前上线的云链供应链金融,从供应商提出申请到完成放款,仅需两小时。
今年10月份,上海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更是集中推出了基于各自优势的线上供应链金融产品。
“银行一直在做供应链金融,但以往都是在线下完成,如今,随着线上供应链金融技术的成熟,极大的提高了该业务的效率,另外,核心企业的自身操作难度也在逐步降低,更加愿意帮助和扶持产业链上下游的小微企业获得银行融资,”一位银行业内人士对本报解释。
事实上,不仅如此,如今银行正在面临两难境地,一方面,由于利率等原因,信贷风险相对较低的大企业在银行空置大量授信,银行无法将其盘活,授信回报低,而另一方面,大企业上下游大量的供应商、经销商多为信贷风险相对较高的中小微企业,银行对此缺乏积极性但又不得不完成考核。
而供应链金融仅占用核心企业信贷额度,仅把控核心企业风险,正好解决了上述交织在一起的问题。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为14万亿元,2020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或将达到27万亿元。
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黄润中认为,新时期新征程需要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科技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正在逐渐改变传统银行业服务模式。
供应链金融风口渐起
201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鼓励商业银行、供应链核心企业等建立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为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