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做中小微金融“最容易的一年”,银行还需要什么?

2018-11-21 09:27:40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今年基本上是最近几年最容易做业务的一年了。”邮储银行广州分行一名小微企业信贷人员表示。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很多一线的小微信贷人员都在这一年感受到了明显的变化,包括政策的倾斜、奖惩的力度等等。

这是第一财经记者跟随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第一督导组在广东调研时所了解到的情况。11月5日至9日,督导组先后对广州、佛山、深圳三地的数十家银行开展了座谈和实地走访。

今年下半年,人民银行、全国工商联、银保监会等各个有关部门多次举行民企融资问题的座谈会,并且出台了相应的政策,进一步推动商业银行向民营和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为实体经济输“血”,人民银行今年已经进行了四次降准;为改善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环境,人民银行今年6月增加了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1500亿元,发挥其定向调控、精准滴灌功能,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

政策落地的成效还是有目共睹的。不管是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还是农商行,各家都通过产品创新、金融科技等手段,推出了适合小微金融的多款产品,同时将小微贷款授信额度的审批权下放,提高服务的效率。同时,在政策资源上给予倾斜,比如,“尽职免责”消除信贷人员的后顾之忧,通过奖惩制度鼓励信贷人员提高做小微金融业务的积极性等。

不过,在防风险的大背景下,前期整治金融乱象、去杠杆等一系列过程中,地方商业银行和企业一样,面临着巨大的生存与发展考验。不少银行还是提出了“不愿做、不敢做”小微金融的苦衷,比如,信息不对称问题、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问题等。

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第一督导组组长、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表示,融资难、融资贵是两个问题,当下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更为紧迫,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长效机制。

超额完成年初信贷计划

近年来,在政府多部门的参与和推动下,广东省金融机构在落实国家关于推进民营和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各项政策方面有了很大进展。

首先体现在金融服务组织不断完善,广东省成立了小微企业金融专营机构,如工商银行在全省设立19家小企业金融中心和236家分中心,在5家二级分行试点设立了小微金融中心。广州农商行在总行设立普惠与小微业务管理部,在广州核心区域设置多个普惠与小微业务中心。

其次,强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运用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手段推出了“小微快贷”、“POS贷”、“税易贷”、“网贷通”、“数据网贷”等信贷产品。

此外,建行、广发银行、南粤银行等机构大力推广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国银行、光大银行、广州银行等机构创新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在内部考核激励机制方面,广东大部分金融机构都在逐步向小微金融倾斜。比如,顺德农商行将普惠金融指标完成情况与年度考核挂钩,对于年末普惠金融指标未完成的支行,一律“一票否决”。光大银行、渤海银行、东莞银行、珠海华润银行等机构加大了对贷款户数尤其是普惠领域小薇企业贷款户数的考核权重。

为了免除小微业务一线人员的后顾之忧,各家银行制定尽职免责制度,2018年上半年,广东省内主要银行机构小微企业不良贷款问责笔数较2017年同期减少617笔。

同时,银行也在努力提升信贷审批风控的专业化水平,比如,招商银行零售信贷类小微贷款升级为影像化和集中化审批流程,信用类贷款通过决策引擎自动审批、时效放款,大额抵押类贷款则通过零售信贷工厂集中审批。

平安银行的SAS平台是围绕应收账款市场,为核心企业及其上游供应商提供线上应收账款转让、融资、管理。这一平台将区块链、人工智能和云计算作为底层技术,基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获取数据,能确保真实交易基础,准确识别中小微企业信用风险,打破其抵押、担保的瓶颈,降低融资门槛。在操作方面,点击鼠标不超过5次,上传文件不超过5秒,大大提升了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效率。

大多数银行今年三季度的小微企业融资,不论是新增贷款规模,还是提供服务的户数都有快速增长。截至2018年9月末,广东省内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17万亿元,与2012年翻了一番。整个广东省(除深圳)辖区内法人银行分支机构已经完成了年初总行制定信贷计划的168%。阶段性达成“两增两控”目标要求。

想要更多的征信渠道

尽管小微企业融资配套设施近年来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存有一定的完善空间。在督导组的调研中,商业银行提到最多的就是信息不对称问题。

“一个小企业几套账,精准画像很难,信贷风险成本高。”邮储银行广州分行一名负责人表示,中小企业的特点,大不大、小不小,鱼龙混杂,控好他们的风险真不容易。现在主要靠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但是还有一些企业,比如已经在民间贷款上出现了问题,上下游出现了问题,但没有在征信系统中体现。

“我们需要更多非财务信息,不仅需要政府采集水费、电费、纳税情况,其他方面一些有关诚信的信息同样重要,如果能够建立一个更全面的个人企业信息平台,我们对企业的判断将更全面。”另一位国有大行人士称。

广东银保监局筹备组人士也提出,“目前征信信息还较为单一,政府职能部门信息孤立,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性较高。”

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何晓军表示,他曾经在东莞地区调研,当地40%的中小微企业没有清晰的财务报表,商业银行没办法进入这个领域。另外,小微企业在贷款过程中没有抵押物,受到信贷流程规范限制,银行也进不去。这折射出,商业银行没有建设出针对中小微企业的风控体系。

何晓军表示,政府要着力在信息不对称、在中小微企业的信用贷款方面下功夫,这是政府可为的。

想要更多的风险担保

在经济下行周期中,小微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更弱,受到的影响和冲击也更为明显。

“弱担保的小微自营客户处于经济产业链最底层,受到的冲击更大。广州地区不少专业市场、传统批量行业成交量较往年有所下滑,客户融资需求及意愿普通降低,部分小微企业经营情况明显恶化。”一位广州农商行人士表示。

另一方面,小微贷款风险分担体系仍有待健全。记者在跟随督导组的调研中发现,很多民营企业都因为缺乏有效的担保而无法贷款。银行业反映,当前贷款风险大多仍由银行全部承担,通过银担合作、银险合作,尤其是政策性担保公司、再担保公司及保险公司的风险分担体系仍有待健全。

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中指出,如果过度关注融资成本而忽略融资可得性,会破坏金融机构风险定价的自主权,形成逆向刺激,导致金融机构不敢贷、不愿贷,反而加剧融资难,甚至威胁企业的生存。只有在保证融资可得性的前提下,给金融机构适当的风险补偿,增强内在激励,才能形成金融机构服务民营企业的长效机制。

目前,广东省政府有关部门和部分地市已推出信贷风险补偿基金、政府转贷基金等,但是广东银保监局筹备组提出,政府惠及政策支持合力有待加强。地方财政投入不足,尚未形成规模和体系,实际受惠企业优先。此外,部分基金项目需要银行机构向制定的名单内企业投放信贷资金,但名单中多位行业龙头企业,失去了服小助微的初衷。

因此,建议进一步加大信贷风险补偿基金、政府转贷基金政策性担保基金等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同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小微企业申请贷款和银行机构申请合作的门槛。

想要更多的不良处置手段

此外,很多银行提出建议,进一步明确小微企业贷款不良容忍度考核的具体要求。

尽管目前各家银行都制定了尽职免责的制度,但从根本上来讲,很多银行人士还是有一些顾虑:出现不良贷款之后,就算尽职免责,还是对银行的经济效益、不良率考核、KPI会有影响,如果能够更多的对基层单位给予支持,比如,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不良率容忍度再提高一点,或许会提高客户经理的积极性。

还有一些银行表示,因为不良清收手段较为单一,主要以自主清收、司法清收、委外催收为主,,缺少了不良贷款转让、资产证券化、不良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等不良处置方式,这制约了对小微金融服务发展的保障能力。

责编:林洁琛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