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董云庭:很多专利都是垃圾, 只能充当花瓶去圈项目的钱(3)

2018-11-15 17:02:18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3、规则

一是列项,工业化国家关键技术有什么,我们缺什么,就跟着去突破,几乎所有的指南都是如此而来。选题不创新,何来研发的创新?只能跟在别人后面走跟进战略。

二是专家评审,创新本应是创造新的价值,前所未有(否则何为新),专家们并非都熟悉,如何评估?如果专家都很了解,那还叫创新吗?

三是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规定的技术指标、经济指标和经费使用,以致于多半就是凑数,并不能创造市场价值。

4、投入

作为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的核心基础之一,我国长期来对IT的研发投入不足,在欧盟公布的工业研发投入100强中,IT行业只有华为、中兴两家入围。此外,投入过于分散也是一大弊病。IC产业需要持续高强度投入,看看三星、英特尔每年研发投入都超过100亿美元就明白了。

5、产权

一是知识产权归属不清,职务发明和非职务发明的边界模糊,导致时有侵权事件发生,使科研人员心有余悸;

二是产权保护不到位,执法不严,损害产权人利益,打击创新的积极性。

6、文化

一是缺乏容错机制,不能宽容失误和失败,导致造假屡见不鲜,汉芯1号只是其中一个突出案例而已。一项重大创造发明,需要“十年磨一剑”,不可能短期成功,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却是从1000多次的失败中逐步走向成功的。创新需要的是激情和坚持,要耐得住失败、压力和寂寞。

二是浮躁,急于求成,满足于通过验收,至于是否有市场价值则无须考虑(虽然项目多有产业化要求,但未来由谁验证?)。

三是热衷于创造“花瓶”,中看不中用,到2017年底,我国专利数已达714万件,数量上全球第一,但估计只有10%真正转化为市场价值(产品和服务)。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