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回购稳价效果被看好,为何业界建议须严防“趁虚而入”?

2018-11-13 18:08:59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两个月前,中国证监会宣布,会同财政部、人民银行、国资委、银保监会等有关部门,提出完善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制度修法建议,并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修正案》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时隔两个月,在11月9日晚间,证监会、财政部、国资委又联合发布《关于支持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的意见》(下称《意见》)鼓励上市公司回购,在融资方式、融资审核等方面都给予了极大便利。

在《意见》发布后,本周大盘已经连续两日上涨。

个股方面,已有岱美股份(603730.SH)、机器人(300024.SZ)、新城控股(601155.SH)、京汉股份(000615.SZ)等多家上市公司纷纷发布公告拟实施股份回购。就在上述公司在发出公告后,这些公司的股价均录得一定程度的涨幅。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郭雳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国公司法对于回购问题的规则有一个进化的过程,其变化反映了证券市场的发展,也借鉴了境外的做法。“从长期来看,增加上市公司在回购股份上的灵活性,有助于其实现资本结构方面的优化。就短期而言,实施回购可以释放管理层的信号,提振信心,稳定股价。以美国市场为例,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这十年,上市公司回购对于其实现较长时间牛市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表示。

回购数量明显增加

根据Wind资讯统计,2018年以来,截至11月12日,上市公司已实施的回购金额合计约347.8亿元,超过2015-2017年实施回购金额的总和。

星石投资的策略团队表示,从历史经验来看,A股回购预案公告当天,上市公司股价平均上涨2.72%,相对于沪深300超额收益2.65%,公告1个月内(不含公告当日)股价平均上涨1.35%,相对沪深300超额收益1.52%,说明在A股市场中回购行为短期内的确能传递出积极信号。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