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造车新势力回归理性,撕掉“颠覆”标签力求先扛到2020年(3)

2018-11-07 08:59:42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不过,汽车的烧钱速度很快。不久前上市的蔚来也仍处于大量亏损。在造车面临诸多困难的前提下,如果销售收入无法弥补造车成本,产品又未能形成规模效应,资本市场还会继续加持吗?企业想要存活不仅要打开市场,在未形成规模效益时更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张勇告诉记者,造车的成本主要分为三块,一是供应链的采购成本,二是材料体系,三是运营成本和摊销折旧。“采购成本必须通过规模才能拿到,材料体系的成本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和设计方案,通过不一样的产品控制体系把基础成本降下来。”张勇说,运营成本要保持足够低。“零部件成本只能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做出一款好的产品线来,让规模拉上去。规模化后可以实现平台通用化,然后减少零部件的种类,供应链体系也可以实现共享,这些都需要一帮经验丰富的人才能够做的起来。”

在品牌定位方面,张勇认为从高端向下走的路子并不容易实现。“先做一辆跑车可能会拉起品牌形象,但是企业真正的产品支撑不了这个定位的话,实际上是空中楼阁,真正的市场是在大众类消费市场。合众的产品定位死聚焦于20万元以下的大众消费市场以及A0级微型紧凑车市场。高端车领域竞争会很激烈,特斯拉、保时捷已经进场,奔驰、宝马、奥迪也都会进来。量太小支撑不起研发和制造费用。量再大,像一些高端品牌比如保时捷、玛莎拉蒂后来都不能独立存在,他们都会依附在一个大的汽车集团下面来帮助分摊它的一些成本。”

尽管造车企业面临的挑战很多,但张勇认为每一次的产业的变革、技术的变革都会带来一些新的机会。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