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一反年初以来大幅增持中国境内债券的态势,最新数据显示,境外机构9月份单月共增持人民币债券51亿元,但增量环比下降9成,同业存单遭到大量减持。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就中长期而言,外资机构如何看待中国债市的机遇?在政策边际宽松后,利率中枢将如何变化?
“由于前期基数效应,即前期可能有主权机构的大幅配置型买盘,现在过了配置期,增量自然会下来,汇率预期的变化也需要考量。此外,同业存单利率大幅下滑、境外人民币资金成本上升,因此投资同业存单的吸引力有所减弱。”施罗德投资亚洲区债券基金经理单坤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尽管环比增量大幅收窄,但9月境外机构在中债登的债券托管量仍达14422.98亿元,再度刷新历史纪录,同时也是自去年3月份以来连续第19个月增加。
单坤表示,如今外资机构能够在在岸和离岸市场对人民币汇率进行有效风险对冲,降低汇率风险;此前中国对境外机构投资境内债券市场取得的债券利息收入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也有利于鼓励外资增配政策性金融债。同时,他认为,随着地方债放量发行的挤出效应暂缓,其他利率债的配置需求会回升;也鉴于经济存在下行压力、政策宽松立场不会逆转,利率曲线长端在今年第四季度向上的空间非常有限,向下仍有至少20个基点的空间。
基数效应、利差变化引环比增量下滑
中债登发布统计数据显示,分券种来看,境外机构9月份单月共增持利率债362亿元,其中增持国债247亿元,增持政金债115亿元;但是,外资减持同业存单190亿元,这也导致环比增量大幅收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