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数据显示,股权质押业务在2015年从上年度的2.6亿元一举突破4万亿元,到2017年底更是一度达到6.15万亿元,占A股总市值的10.9%,“无股不押”成为常态。而随着今年以来A股的几轮下跌,股票质押市值才持续不断缩水,在8月跌至5万亿元下方,十一假期后,股票质押市值加速收缩,至10月19日最新总市值规模跌至4.30万亿元。
上述券商人士表示,今年以来,股权质押的信用风险开始逐步暴露,各大券商均相继提高门槛,打补丁,收紧业务。但这却对高比例质押的上市公司形成更大压力。不断下跌之中,平仓风险暴露—股价下跌—补仓—继续下跌—风险再起·····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糟糕循环,许多高比例质押的公司更被逼到了无股可押的地步。
不过,在监管多次“以时间换空间”的窗口指导之下,券商目前对股权质押业务采取了更为缓和的政策。据上述券商人士表示,在对新增业务收紧门槛的同时,公司对到期或者触及平仓的客户,并未直接要求赎回或平仓。“展期会比之前更宽松,补仓我们也是希望能补就补,尽量宽限。”该人士称。
而在银行端,监管也要求采取更为柔性的政策。10月19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答记者问时称,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科学合理地做好股权质押融资业务风险管理,在质押品触及止损线时,质权人应当综合评估出质人实际风险和未来发展前景等因素,采取恰当方式稳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