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拆雷”同时股权质押数仍增,近150家公司质押比例超五成

2018-10-23 08:04:51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过去的这个周末,从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到“一行两会”,再到金融委专题会议,高层密集为A股发声,提振信心,核心均聚焦在让A股头疼的杠杆之痛——股权质押。

从总规模来看,截至10月19日,A股最新的股权质押市值在4.30万亿元,较上周微降,但质押公司数目仍在上升,3485家均有质押登记在案,单周办理质押就达11134笔。在这3485家公司中,更有近150家总体质押比例超过50%的监管红线。

在此之前,股权质押的平仓风险随着今年A股的持续下跌不断加深。第一财经统计,6月至今,已有近90家上市公司披露重要股东股权质押触及平仓,平仓风险与股价杀跌恶性循环不断上演,信用风险传递至金融机构。股权质押的另一压力还表现在质押将集中到期,据业内测算,四季度质押到期规模将在6000亿元,其中中小板上市公司到期规模约2110亿元,压力集中。

券商及机构人士认为,A股股权质押风险高企的背后,一方面是过往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难以解决,另一方面,在股权质押前台业务风生水起之时,券商等金融机构后台对风险预期却不够。随着股票下跌,融资渠道收紧,已放出杠杆的上市公司股东却并未准备好足够的“安全垫”。

对于监管针对股权质押的组合发声,受访人士普遍给予了积极的回应,认为监管出手为股权质押“拆雷”,给重塑股市信心注入了“强心针”,但A股的颓势能否真正扭转仍要等待时间验证。

股权质押风险居高

引发高层密集关注的股票质押,当下风险情况如何?

中国结算最新数据(每周最后一个交易日日终更新)显示,截至10月19日,A股质押总股数6428万股,较上周增加55亿股;总市值达到4.30万亿元,受同期沪深股市下跌影响,质押市值微降0.14万亿。

“拆雷”同时股权质押数仍增,近150家公司质押比例超五成

行业板块上,房地产、化工及医药板块质押股份排名前三。华创策略王君团队统计,这三大板块对应的质押数分别为556亿股、482亿股及465亿股。而传媒、纺织服装及轻工制造行业的平均质押比例均在20%以上,分别为22.39%、21.38%及20.41%。

质押市值下降,但质押公司仍在增加,3485家公司均有质押登记在案,较前周增加了7家。从单周变化来看,上周A股累计办理股权质押就达11134笔,涉及股份104.95亿股。而相比之下,前周这两个数据分别为10027笔和61.69亿股。

在这3485家公司中,仍有149家总体质押比例超过50%的监管红线,总体市值规模估算超8000亿元。在重要股东股权质押明细榜上,有4220个上市公司重要股东质押股份占其持股超50%。其中,又有1253个股东“ALL IN”质押,风险集中。

更细节来看,三六零、上海莱士、民生银行、顺丰控股等目前质押市值规模居于前列,仅三六零(601360.SH)一家涉及质押市值就为1096.33亿元,而今年以来持续停牌备受争议的上海莱士(002252.SZ),质押市值位居第二,达到692.26亿元。

“拆雷”同时股权质押数仍增,近150家公司质押比例超五成

质押比例冠绝A股的则是银亿股份(000981.SZ),目前记录在案的质押笔数109笔,质押股份数量共计33.10亿股,市值约186亿元,占其总股份的比例高达82.18%。此前,银亿股份控股股东银亿控股以及一致行动人也是公司第三大股东熊基凯已先后收到天风证券、云南国际信托、华鑫证券等五家机构通知,两者所质押的部分股份即将面临平仓、违约处置风险,合计共4.09亿股将面临被动减值,占银亿股份总股份的14.65%。截至目前,银亿股份仍在停牌之中。

第一财经统计,除了银亿股份,还有14家上市公司股权质押比例在70%以上,而这些公司,除了上市不久的三六零以外,今年以来股价均出现大幅度下跌,平均跌幅近50%,且多为中小板及创业板股票,股权质押集中到期压力较大。

按照王君团队的计算,中小板企业质押笔数约为4118笔,超过主板、创业板的3855笔和3251笔;同时中小板企业的质押比例为20%左右,显著高于主板12%的质押比例。王君认为,从流动性及经营层面来讲,中小板上市企业大股东面临质押集中到期,资金紧张易造成基本面恶化引发股价再次下跌,从而陷入股权质押的螺旋式风险。

危机背后

记者统计发现,今年6月至今,已有近90家上市公司公告持股5%以上的重要股东质押股权触及平仓线。6月26日,证券业协会曾公布一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25日,A股低于平仓线的股票质押市值占沪深两市总市值比例约在1%,估算来看,触及平仓的质押市值规模就达5000亿元。

“只有股权质押的杠杆抛压解决了,大家才赶上,不解决这个问题,很多中小票都难言有太大希望,机构进去也是接飞刀。”沪上一私募董事长对记者直言,解决A股5000亿甚至更多的场外质押风险,是提振机构信心“必须要做的”。

在其看来,5000亿“窟窿”的形成有其不可回避的原因。

一方面是,过往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银行端遭遇融资难、融资贵,当市场处于正向的良性循环时,股权质押对于上市公司股东而言自然变得高效便捷,券商受利润驱动,亦愿意主动与上市公司股东合作。

一家中型券商信用业务人员告诉记者,在2016年时,各大券商股权质押业务风生水起,业内一致认为对于信用和资金实力都较好的上市公司大股东来说,以四折五折进行股权质押,“安全垫”足够。后台对风险预估乐观,未曾料到A股会跌跌不休,以及上市公司质押股权一旦爆仓就进入了下跌的螺旋。

数据显示,股权质押业务在2015年从上年度的2.6亿元一举突破4万亿元,到2017年底更是一度达到6.15万亿元,占A股总市值的10.9%,“无股不押”成为常态。而随着今年以来A股的几轮下跌,股票质押市值才持续不断缩水,在8月跌至5万亿元下方,十一假期后,股票质押市值加速收缩,至10月19日最新总市值规模跌至4.30万亿元。

上述券商人士表示,今年以来,股权质押的信用风险开始逐步暴露,各大券商均相继提高门槛,打补丁,收紧业务。但这却对高比例质押的上市公司形成更大压力。不断下跌之中,平仓风险暴露—股价下跌—补仓—继续下跌—风险再起·····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糟糕循环,许多高比例质押的公司更被逼到了无股可押的地步。

不过,在监管多次“以时间换空间”的窗口指导之下,券商目前对股权质押业务采取了更为缓和的政策。据上述券商人士表示,在对新增业务收紧门槛的同时,公司对到期或者触及平仓的客户,并未直接要求赎回或平仓。“展期会比之前更宽松,补仓我们也是希望能补就补,尽量宽限。”该人士称。

而在银行端,监管也要求采取更为柔性的政策。10月19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答记者问时称,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科学合理地做好股权质押融资业务风险管理,在质押品触及止损线时,质权人应当综合评估出质人实际风险和未来发展前景等因素,采取恰当方式稳妥处理。

责编:石尚惠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