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再加上近年来欧洲难民危机、恐袭危机等多重危机的震荡,民粹主义的政策影响力在欧洲出现井喷之势。以2014年5月欧洲议会选举为标志,欧洲民粹主义群体性崛起。2016年,英国通过“脱欧公投”拉开脱离欧盟进程、意大利宪法改革公投失败、法国国民阵线民意支持率蹿升等,标志着欧洲已进入民粹化时代。
在欧洲多国,出现了反对现行移民和难民政策、敌视欧洲一体化、反对财政紧缩等左翼或右翼民粹主义政策主张。左翼民粹主义“仇富”,主要关注社会分配不公和贫富分化,反对政府和国际资本强加给本国国民的财政紧缩政策;右翼民粹主义“仇外”,矛头指向外国势力和外来移民,认为不仅当地民众的工作机会被抢走,本国的文化和价值观也受到威胁,因而不遗余力地煽动排外情绪。
这些政策主张迎合了相当部分民众的诉求,打出这些旗号的政党在大选中获得了大量选票。法国的国民阵线、德国的另类选择党、意大利的五星运动党、奥地利自由党,以及波兰新右派国会党、匈牙利约比克党、丹麦人民党、荷兰自由党、芬兰“真芬兰人党”、瑞典民主党等,都在本国的政治生活和各层次选举中崭露头角。一时间,欧盟各国涌现出的民粹主义政党站上了政治舞台,成为主要的或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一些有反移民、疑欧、反欧元区主张的民粹主义政党进入了执政联盟,部分政策被付诸实施。意大利“五星运动”和“北方联盟”组成联合政府,政策主张中明确提出反移民和反财政紧缩。在波兰和匈牙利,政府在司法改革、公共媒体管理等方面政策与欧盟背道而驰。参政方面,竞选时鼓吹芬兰离开欧元区的“芬兰人党”于2015年参与联合政府,移民政策强硬的奥地利“自由党”在2017年参与组阁。
9月6日,摩根大通发布中文版报告《金融危机后的十年》,十年过去了,摩根大通研究团队由此细数全球经济在此期间发生的变化,并对市场未来发展作出预测。 自2007年起,全球主权债务占GDP的比重激增26%
10年前,随着雷曼兄弟破产,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并深化,世界经济受到重大冲击。综合来看,这是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波及面甚广,其影响至今还未完全消失。10周年时点提供了一个盘点的机会
2008年初夏,位于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沉浸在一股夏休之前的轻松气氛之中,面对席卷美国的次贷危机,欧盟国家并未受到太多波及,欧元兑美元日趋坚挺一度逼近1:1.6的历史最高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