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重磅改革: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花钱必问效、无效必追责(3)

2018-09-26 17:31:05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此外,《意见》还明确规定,各级政府要将预算绩效结果纳入政府绩效和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务员考核的重要参考。同时,建立考核结果通报制度,对工作成效明显的地区和部门给予表彰,对工作推进不力的进行约谈并责令限期整改。

邓淑莲表示,预算绩效管理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也很费力气,发达国家这么多年依然在探索中,建议一开始把其作为完善预算管理的手段,让大家都说实话,把问题和薄弱环节暴露出来,激励大家去改进管理工作。

推进绩效信息公开

《意见》提出,各级财政部门要推进绩效信息公开,重要绩效目标、绩效评价结果要与预决算草案同步报送同级人大、同步向社会主动公开,搭建社会公众参与绩效管理的途径和平台,自觉接受人大和社会各界监督。

财政部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累计46个中央部门重点项目和所有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绩效目标、30个重点民生政策和重大项目绩效评价结果、293个项目绩效自评结果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参阅或审议,上述绩效信息大部分已经向社会公开。

与此同时,各省也在加快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加大绩效信息公开力度,主动接受人大和社会监督。

以我国最早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广东省为例,2017年向省人大报送的部门预算500万以上项目支出绩效目标达到1500多项、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总体绩效目标48项、省级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支付资金总体绩效目标140项。2004年以来,广东省财政一直将所有财政重点绩效评价报告抄送省人大财经委和预算工委,并在省人代会上随同预算报告一起供省人大代表查阅。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教授林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包括广东在内的很多省市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事实上在《意见》中已经体现出来,通过预算绩效管理去倒逼财政部门或者预算使用单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限制乱花钱。

“一方面,好的地方经验得到了中央的肯定,另一方面将这些好的经验做法提升到国家层面加以推广,并将其系统化、制度化,这预示着财政改革将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林江说。

林江还表示,财政制度牵涉到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改革难度较大也较为复杂,现在从如何提升预算资金的绩效角度去出发,跟财务体制的关联度就没有那么强,更多的是一个管理问题,可以同时从中央和地方打开突破口,或将对重新构建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基础积累新的经验。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