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重磅改革: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花钱必问效、无效必追责

2018-09-26 17:31:05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我国力争用3-5年时间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25日正式公布,旨在破解当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为关键点和突破口,推动财政资金聚力增效,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邓淑莲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预算绩效管理在理念上是非常好的,本质是让财政资金花的有效率。我国2020年要建成现代财政制度,保证公共资金安全有效的运转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这次的顶层设计与发达国家以法律形式肯定预算绩效管理异曲同工。

建立事前绩效评估机制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

《意见》从“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三个维度推动绩效管理全面实施。《意见》提出,各级政府收支预算、部门和单位预算收支、政策和项目要全面纳入绩效管理,并建立绩效评估机制,强化绩效目标管理,做好绩效运行监控,并开展绩效评价和结果应用;各级政府要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部纳入绩效管理。同时,积极开展涉及一般公共预算等财政资金的政府投资基金、主权财富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债务项目绩效管理。

《意见》还将绩效管理关口前移,提出建立重大政策和项目事前绩效评估机制。同时,实施预算和绩效“双监控”,即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

邓淑莲认为,事前绩效评估相当于可行性分析,项目该不该上、政策该不该这样制定,标准就是是否符合公众利益,将目标层层细化、量化,最后形成效果评价指标。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事前绩效评估是结合预算评审、项目审批等现有工作来开展,更加突出绩效导向。开展“双监控”,则不仅有利于及时调整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偏差,避免出现资金闲置沉淀和损失浪费,而且有利于及时纠正政策和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堵塞管理漏洞,确保财政资金使用安全高效。

邓淑莲同时表示,无论是“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还是事前绩效评估,执行起来都有很大的挑战,关键在于预算绩效管理指标的选取和设计上如何做到科学合理。

“我们希望每一笔预算资金都有效果,那么在效率指标和效果指标的选取和设计上就需要达成共识,也需要时间,还需要各方面的探索努力。效率指标看投入和产出,效果指标看结果,而且还要有动态调整机制,需要非常慎重。”邓淑莲说。

重大项目实行绩效终身责任追究制

有效发挥预算绩效管理激励约束作用是此次改革成功实施的关键。《意见》提出,地方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是预算绩效管理的责任主体。项目责任人对项目预算绩效负责,对重大项目的责任人实行绩效终身责任追究制,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追责。

《意见》要求,各级财政部门抓紧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机制,将本级部门整体绩效与部门预算安排挂钩,将下级政府财政运行综合绩效与转移支付分配挂钩。对低效无效资金一律削减或取消,对长期沉淀的资金一律收回并按照有关规定统筹用于亟需支持的领域。

上述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强化绩效管理的激励约束,按照权责对等原则,在明确绩效管理责任的同时,赋予部门和资金使用单位更多的管理自主权,调动其履职尽责和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此外,《意见》还明确规定,各级政府要将预算绩效结果纳入政府绩效和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务员考核的重要参考。同时,建立考核结果通报制度,对工作成效明显的地区和部门给予表彰,对工作推进不力的进行约谈并责令限期整改。

邓淑莲表示,预算绩效管理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也很费力气,发达国家这么多年依然在探索中,建议一开始把其作为完善预算管理的手段,让大家都说实话,把问题和薄弱环节暴露出来,激励大家去改进管理工作。

推进绩效信息公开

《意见》提出,各级财政部门要推进绩效信息公开,重要绩效目标、绩效评价结果要与预决算草案同步报送同级人大、同步向社会主动公开,搭建社会公众参与绩效管理的途径和平台,自觉接受人大和社会各界监督。

财政部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累计46个中央部门重点项目和所有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绩效目标、30个重点民生政策和重大项目绩效评价结果、293个项目绩效自评结果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参阅或审议,上述绩效信息大部分已经向社会公开。

与此同时,各省也在加快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加大绩效信息公开力度,主动接受人大和社会监督。

以我国最早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广东省为例,2017年向省人大报送的部门预算500万以上项目支出绩效目标达到1500多项、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总体绩效目标48项、省级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支付资金总体绩效目标140项。2004年以来,广东省财政一直将所有财政重点绩效评价报告抄送省人大财经委和预算工委,并在省人代会上随同预算报告一起供省人大代表查阅。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教授林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包括广东在内的很多省市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事实上在《意见》中已经体现出来,通过预算绩效管理去倒逼财政部门或者预算使用单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限制乱花钱。

“一方面,好的地方经验得到了中央的肯定,另一方面将这些好的经验做法提升到国家层面加以推广,并将其系统化、制度化,这预示着财政改革将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林江说。

林江还表示,财政制度牵涉到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改革难度较大也较为复杂,现在从如何提升预算资金的绩效角度去出发,跟财务体制的关联度就没有那么强,更多的是一个管理问题,可以同时从中央和地方打开突破口,或将对重新构建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基础积累新的经验。

责编:汪时锋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